來嗎?這是魏霸的詭計啊。他要讓我大吳的大軍吸引魏軍的主力,好讓李嚴進攻南陽,諸葛亮進攻隴右。三個戰場,最難建功的就是江淮戰場,最容易的卻是隴右戰場,甚至連李嚴面對的情況都比我們好一點。最後諸葛亮能得隴右,李嚴也許能建功,可是我們卻註定一無所得,白白為他所用啊。”
他白了孫魯班一眼:“若真是可行,他為什麼不直接讓費禕來找,卻偏偏要讓你出面?他是利用你,也只有你這個直肚腸的小傻子看不出來。”
孫魯班的臉頓時陰了下來。
。
。
。(未完待續。)
第666章 毋丘儉
魏霸從來不相信孫權會因為寵愛孫魯班而干擾自己的決定。作為一個二十歲起就在權力旋渦中心的人,孫權的大方向一直把握得很好。他對孫魯班的寵溺不用懷疑,但是絕不會因為孫魯班的請求而出兵江淮。
讓他出兵江淮的原因只可能是他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要麼是威脅,要麼是利益。
威脅來自於曹睿安排在江淮一帶的重兵。他利用隱蕃送出假訊息,利用曹睿對自己的警惕,誘使曹睿加強了對江淮地區的警戒,又利用魏軍的形勢讓孫權生疑,反過來再用孫權的反應加劇曹睿的疑惑,以小搏大,以一個小小的契機,終於把一件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
魏吳雙方都在江淮地區安排了重兵,以他們之間那點可憐的信任,他們會相信對方的說辭嗎?
當然不可能。
不過,魏霸絕對不能僅僅滿足於此,魏吳雙方陳兵江淮,並不代表他們就能打起來。曹睿、孫權都不希望打,而滿寵、陸遜也都不是魯莽之人,他們相必會盡可能的保持克制,不首先挑起戰爭。
所以魏霸還要放一把火。
這把火,就是對孫權威逼利誘,用天下形勢變化來逼孫權在漢魏之間做一個選擇。就算他們不打起來,至少也可以牽制魏國的一部分兵力,為李嚴爭取時間,更為諸葛亮爭取時間。
魏霸雖然人在當陽,不在前線,但是他卻是幾方勢力的交匯點,重要姓不亞於正在前線指揮戰事的諸葛亮和李嚴。說得更實際一點,如果不是他從中周旋,諸葛亮和李嚴根本沒有合作的可能。
現在,江淮之間的形勢像滾雪球一樣,漸漸的脫離了孫權和曹睿的控制,向著魏霸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時候讓孫魯班出面去求孫權,不過是給孫權一個臺階下而已。
孫權的選擇並不多。在激烈的討論之後,他只得答應了魏霸的要求,同意趙統率兵萬人,打著吳軍的旗號進入江夏,趕往大別山和陳到會合。不過,他要求趙統不得輕舉妄動,理由也簡單,我不能讓我的女兒再一次成為寡婦,沒有必勝的把握,你不得擅自行動。
這當然只是託詞,只能說明孫權還沒有完全認命,他還想盡可能的拖一拖。魏霸對此也有準備,相信最後能讓孫權就範。接到孫權的回覆之後,他不再在當陽停留,立刻讓趙統起程,他自己帶著三千親衛營,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襄陽。
看到魏霸,李嚴笑了:“魏子玉啊,你可把我害慘了。”
魏霸也笑了:“怎麼,區區幾萬人,將軍還能控制不住?蒼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嘛。”
“算啦,我下次再也不聽你的了。”李嚴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經的說道:“你再不來澄清一下,那幫小子快要造我的反了。依我看,只有你魏子玉才能指揮他們。”
“將軍言重了。”魏霸惶恐之極,連忙說道:“將軍受先帝重託,統內外軍事,他們還敢違抗先帝遺詔不成?再說了,軍中自有軍規,誰不敢從?不過,軍中之人重軍功,誰能帶他們打勝仗,他們就信服誰。只要將軍這次北伐大捷,以後他們自然唯將軍之命是從。”
“有子玉相助,我才有建功的可能啊。若此次能夠攻克南陽,完成當年關侯未竟的心願,子玉當是首功。”
“將軍言重了,能和將軍一起征戰沙場,興復漢室,是我莫大的榮幸。”
李嚴若有深意的看了魏霸一眼,非常滿意。他說這些話,無非是敲打提醒魏霸,魏霸很識相,拿出先帝的遺詔說事,那就是站在他一邊,隱晦的表達對丞相諸葛亮的不滿了。雖然李嚴不可能完全相信魏霸,但是他相信魏霸和諸葛亮之間不可能像傳言的那麼親密無間。諸葛亮寧可重用培養降將姜維,也不肯培養魏霸便是明證。若不是魏霸自己有能力,他就算不死在關中,也死在武陵了。
敵人的敵人就有可能成為朋友,李嚴未必聽過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