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部分

“吳人?”

陸遜點點頭,沒有再說下去。孫權有些尷尬,張了張嘴,卻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他剛才還指責陸遜有人才不推薦給他,現在知道這人是吳人,他清楚陸遜有多難做了。他嘆了一口氣,又說道:“還有誰?”

“大王,臣以為,尋找能工巧匠當然是必須的,可是寄希望於一人,臣卻覺得有所不妥。魏霸在霹靂車上的改進,臣以為並不是他親自親為,而是學堂中工匠的心血。”

孫權非常意外,連忙催陸遜說得詳細一點。

“大王,你一定注意到了襄陽之戰和宛城之戰的異同。”陸遜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的說道:“襄陽之戰時,魏霸不在現場,可是他如果有那樣的技術,當時不會不提供給李嚴。李嚴興師動眾而來,一舉攻克襄陽、樊城,能夠極大提升士氣,將戰事迅速推進到宛城一帶,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最後也不至於要向我國借糧。由此可見,魏霸當時還不知道這個技術。其後,他一直忙於征戰,又哪有時間做這些技術改進,可是到了宛城,他突然就發明了一個新戰術,這難道不可疑嗎?“

孫權沉吟片刻,臉色更難看了。一個魏霸已經很難對付了,再加上那麼多的能工巧匠,還怎麼打?

“大王,與魏霸個人技術出眾相比,他在學堂裡培養工匠,才是真正的高明之處。一人之力畢竟有限,善用眾人之力,才能真正無敵於天下。”

孫權皺起了眉,警惕的看著陸遜。他懷疑陸遜是不是又在拐著彎的勸他放鬆對江東世族的壓制,從江東人裡大量提拔人才。陸遜說得沒錯,江淮人雖然在吳國朝堂上還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人數畢竟太少了,要論人才的數量,自然不能和江東世族相提並論。可是陸遜只是從江東世族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怎麼不想想,作為吳王,他不能不搞制衡,否則他就會失去對朝堂的控制。

見孫權沉默,陸遜暗自嘆了一口氣,轉了個話題。

“大王,臣聽說,魏霸不僅精通機械之術,更精於形學。他之所以能在機械之術上有過人之處,就是因為他兼通形學。”

孫權將信將疑。

“關於形學,臣還有一個人選可以推薦給大王,大王可以留心一二。”

“誰?”孫權已經有些不耐煩了。他估計這個人又是吳人。

“會稽趙爽趙君卿。”

孫權目光一閃,若有所思。“我好像聽說過這個人,卻想不起來是誰推薦過的。”

“趙君卿和虞仲翔是同鄉,相交莫逆,會不會是虞仲翔提起過他?”

孫權連連點頭。想起虞翻,他不禁有些感慨。虞翻這個人有學問,有能力,忠心也無可挑剔,可是那脾氣實在太臭了,屢次當眾折他的面子。要不然他也不會把這個人才趕到交州去。虞翻到了交州,臨死之前還幫了他一個大忙。如果不是虞翻,也許南海現在已經丟了。

想想虞翻,再看看眼前的陸遜,孫權忽然發現陸遜的鬒邊多了幾根白髮,想到他這幾年的遭遇,孫權不由得心頭一軟。

“我立刻派人召請葛衡和趙爽,至於學堂的事。伯言,我們從長計議。”

陸遜默默的點了點頭,心頭卻湧過一陣悲哀。這都到了什麼時候了,孫權提防江東世家的那根弦還是繃得緊緊的,不肯有任何放鬆。這些人才你不用,那別人可就用了,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啊。他想力諫,可是他更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力諫只怕會適得其反,讓孫權更加懷疑他的用心。

盡人事,聽天命。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未完待續。)

第739章 巧取豪奪

關中。

春風終於吹過了大秦嶺,吹綠了關中的土地,綠開了六盤山上的冰雪,化作涓涓細流,穿山滴谷,匯入渭水,奔騰東流。

諸葛亮彎著腰,鑽出了大帳,看著遠處正在忙碌計程車卒和農夫,嘴角露出一絲疲倦的笑容。一切順利,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關中、隴右都已經入手,現在他終於可以安心的經營關中,為下一次北伐做準備了。

從第一次北伐算起,關中入手已經四年,正式屯田也有三年,三年的積累,在去年那一場大戰中消耗殆盡,他只能停下腳步,耐心的等待。

人力有時而窮,他哪怕再聰明,也沒辦法一下子變出大量的糧食來。而沒有糧食,任何行動都無法進行,縱有雄兵百萬枕戈待旦,也只能耐心的等著。

看著眼前的春耕景象,諸葛亮裹緊了身上的冬衣。天氣已經回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