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笑了笑。“當然了,也許這原本就是陛下的意思。天意難測,我們這些凡人是無法猜測的。”
李豐依然不解。“既然沒有陛下的命令,將來丞相追究起來,我們怎麼解釋?豈不是授人以柄。”
“我說出兵,就一定是出兵孫吳嗎?也許是去成都押運糧草呢!”李嚴瞪了李豐一眼,不快的說道:“你也過了而立之年,怎麼一點長進也沒有?”
李豐很尷尬,沒有再問,退了出去,按照李嚴的命令進行準備。一時間江州搔亂。藏在江州的吳國細作立刻知道了,不敢怠慢,立刻把這個訊息傳回去。
在虛張聲勢的同時,李嚴給永安都督陳到下了一道命令。陳到接到命令之後,也大肆備戰,做出一副即將出兵的姿態,甚至把戰船駛到了峽口,隨時準備東下。
李邈沮喪的回到成都,來到魏府,把自己出師不利的訊息告訴了夏侯徽,夏侯徽什麼也沒說,給李邈準備了一份厚禮,向他保證,將來魏家一定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大德。
李邈莫名其妙,抱著禮物走了。
益州的異動很快引起了步騭的的注意。步騭按照孫權的要求,正在打造攻城大車,準備收復臨沅,突然接到李嚴和陳到有異動的訊息,生怕他們順江而下,攻擊西陵,直搗荊州腹地。他一面嚴陣以待,一面派人急報孫權。
接到步騭的報告,孫權也不禁緊張起來。荊州的主力都在臨賀,如果這個時候蜀漢軍東出,僅憑步騭的部下是擋不住他們的。一旦西陵失守,蜀漢軍很可能順流而下直搗武昌,荊州就會全面失守,其後果遠比交州失守更嚴重。雖然他也擔心這只是蜀漢的疑兵之計,卻不敢冒險,立刻召見費禕,責問他是什麼意思。
費禕一頭霧水。他對孫權說,我沒有接到任何命令,可能是你們搞錯了吧。
費禕的解釋不僅沒有讓孫權放心,反而讓他更加擔心起來。他非常清楚蜀漢內部的權力鬥爭,更知道李嚴無時不刻不想立功。現在諸葛亮率領主力在關中,控制不住李嚴,如果劉禪下令讓李嚴聲援魏霸,李嚴很可能會小題大做,主動出兵攻擊東吳,把事態擴大,和諸葛亮爭功。諸葛亮在關中,益州控制在李嚴的手上,李嚴如果要東出,諸葛亮沒有足夠的糧賦支援,就只能撤軍,無功而返。
為了確保萬一,孫權下令步騭暫時不要離開西陵,加強防備,同時調兵遣將。他雖然沒有下令陸遜撤兵,卻把這個訊息告訴了陸遜,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就在孫權疑神疑鬼的時候,襄陽又傳來了訊息:孟達正在整軍備戰,有出軍的可能。至於是出兵搔擾襄陽、宛城,還是出兵南下,目前還搞不清楚。這個訊息進一步刺激了孫權,孟達和李嚴一樣都屬於東州系,他們一直就是盟友,這次很可能是聯合行動。孫權甚至懷疑這本來就是諸葛亮的一計,讓魏霸在南,李嚴在西,孟達在北,三面合擊,一舉奪回荊州。這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可是,有魏霸的事情在前,誰又能知道諸葛亮不會冒險?為了奪回荊州,諸葛亮和李嚴聯合起來,要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在這種猜想之下,整個荊州進入了備戰狀態。這進一步加劇了荊州的糧賦需求。迫於壓力,孫權不得不讓張溫與費禕重開談判,拖延時間,希望在此之前陸遜能徹底擊敗魏霸,奪回交州,解除側翼的危險。
荊州的風雲變動,魏霸一無所知。此刻,他正面臨著陸遜的猛攻。連破四道陣地之後,陸遜不再前進,轉而派人圍攻魏霸所在的山嶺,要先拔掉這顆釘子。魏霸拒絕了撤退的建議,死守山嶺,親自上陣與吳軍搏殺。戰鬥異常慘烈。在陸遜有進無退的殘酷軍令下,在殺死魏霸、封侯拜將的誘惑下,吳軍像發了瘋似的,向山嶺上的陣地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雙方就在狹窄的山嶺上展開了生死搏殺。蜀漢軍有地利之優,有充足的軍械,再加上魏霸親自上陣殺敵,鼓舞士氣,打得非常頑強。吳軍雖然奮死攻擊,卻只是沒有能夠拿下陣地。在苦戰十餘天,付出了四千多人的傷亡後,終於停了下來。
陸遜遠遠的看了山嶺一眼,一聲不吭地起身,走下了指揮台,回到自己的大帳。他讓人請來了後營的潘濬和左營的諸葛恪,又讓人叫來了朱績,沒有什麼客套,開門見山的說道:“明天,我將發起最後的攻擊,勝敗在此一舉,我需要你們的支援。”(未完待續。)
第571章 富貴險中求
朱績立刻站了起來。“請將軍吩咐。”
陸遜看著潘濬,潘濬欠了欠身。“伯言,你說吧,要我們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