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魏延的面,程安允諾一定會和趙素配合,發動關中的天師道眾,幫助馬謖守住長安以及東部諸關隘。程安做了大半輩子吏,現在終於做了官,而且一躍成為二千石的太守,當然清楚要去掉“暫領”這兩個字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魏延對諸葛亮的這個安排也非常滿意,這樣一來,關中東部無憂,而他也有了足夠的自主權,不用再凡事和馬謖商量了。他和馬謖再親密,終究沒有自己一個人做主來得痛快。
馬謖離開之後,魏延緊守郿塢,派出大量的斥候密切監視曹植的動向。曹植在五丈原休整了三天,再次起程,沿著渭水南岸向西,徑直殺向陳倉。
收到訊息之後,魏延沒有出城,他除了派人把訊息送給諸葛亮之外,根本沒有出城的計劃,反而一門心思的加固城防。
五丈原離陳倉一百餘里,曹植走了三天。這完全是正常的行軍速度,和之前一曰百餘里的急行軍大相徑庭。他的從容讓魏延非常驚訝,要知道曹植突入關中是不可能帶太多輜重的,就算從馬謖手裡搶了些輜重糧草,可以多撐幾天,卻也非常有限,容不得他如此溫文爾雅。
事實上,走到現在這一步,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不急著攻克陳倉,還能這麼慢條斯理的趕路,著實讓人驚訝於他的冷靜甚至冷酷。
只有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的人,才能做到這麼冷靜。這和印象中的**才子可是判若兩人啊。
可見傳聞有時候並不可靠。
得知魏延沒有追上來,曹植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多少也有些失望。不過他並不氣餒,反而多了幾分慷慨悲壯。行軍途中,居然還有興致寫詩作賦,到了陳倉之後,他也沒有急著攻城,反而讓人先在城北、城東兩個方向設立防線,做好阻援的準備,同時命令部下伐木,打造攻城器械。
陳倉在渭水之北,汧水在城東匯入渭水,是個三面臨水的小城。陳倉原來沒有城,諸葛亮進駐關中之後,才在陳倉築城。
由陳倉向南,可以入散關,經故道入漢中;向西,可以逆水而上,直至臨渭,穿過箕谷,可以進入隴右;向北,則可以溯汧水而上,直到蕭關和六盤山;向東,則可以沿渭水直至長安。
陳倉的地理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可以這麼說,關中東部以長安為中心,關中西部則以陳倉為中心,諸葛亮下令在陳倉築城,無疑是一個極其英明的決定。現在,陳倉還守護著臨渭附近的屯田。臨渭的屯田規模不大,和汧水的屯田不可同曰而語,可是在汧水兩側的屯田遭到了夏侯霸的大肆破壞之後,臨渭附近的屯田就顯得彌足珍貴。
更何況陳倉城裡還儲備著不少的糧食。
曹植攻打陳倉的意圖也非常明顯,拿下陳倉之後,他不僅可以得到糧食的補充,還可以得到臨渭的屯田成果,切斷諸葛亮支援隴右的路徑,上邽一旦落入魏軍手中,郝昭就可以順水而下,與他相聯絡。
這樣,關中和隴右就重新勾通起來了。
曹植還有另外一個打算,如此重要的地形,諸葛亮當然不會坐視不理。他不急著行軍,就是要給諸葛亮足夠的時間趕來救援。只要諸葛亮移兵陳倉,那他就無法顧及北面,張郃就有了機會。
他相信以張郃的老練,不會抓不住這樣的機會。
三天後,曹植正式開始攻城。可是,他的注意力並不在陳倉城,而在汧水方向。汧水方向一直很安靜,絲毫沒有看到援兵的影子,諸葛亮似乎還沒有救援汧縣的計劃。這一點讓曹植非常不安,不過這也堅定了他攻克陳倉的決心。既然諸葛亮不上當,那他就強攻陳倉,拿下陳倉之後,看諸葛亮究竟著不著急。
陳倉是新城,也不大,再加上三面臨水,無法部署兵力,所以曹植雖然只有一萬五千人,依然有足夠的兵力發動攻擊。
陳倉有兵三千,守將二人,一個是霍弋,一個是廖化。
霍弋是奉丞相諸葛亮之命,率兵兩千增援陳倉的。廖化原本不帶兵,他是扶風太守,駐在雍縣,負責汧水兩岸的屯田事宜。曹植來了,馬岱又意外的大敗於夏侯霸之手,就憑他那點屯田兵根本守不住雍縣,所以諸葛亮就命令他放棄了雍縣,帶著三百多屯田兵和所有的糧食撤到了陳倉,配合霍弋守城。
此刻,霍弋和廖化並肩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正在列陣的魏軍,看著那些高大的霹靂車,廖化皺了皺眉:“馬鈞難道也在軍中?”
霍弋沉默著,他不知道廖化說得對不對。從魏軍正在部署的軍械來看,這些軍械的水平都不差,比起蜀漢軍不遑多讓,這難免讓人會聯想到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