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6部分

分之一,卻也是開發得比較成熟的十分之一。將來等人口增加了,再向北推進也不遲。

鄧艾、程壹都是有豐富屯田經驗的將領,有他們負責屯田,魏霸就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其他的事務。

比如練兵,比如設立學堂,把那些從中原逃出來的百姓同山裡吸引出來,變成他治下的戶口。

從黃巾之亂開始,中原戰事頻起,就不斷有人渡海來到遼東。遼東地廣人稀,大部分地區還處於蠻荒時代,願意投公孫家族的,可以到襄平,不願意的,往哪裡山裡一躲,開闢一塊耕地,種點糧食,自給自足,同樣可以過得很自在。為了安全,百姓們通常會聚集在一起,選取有聲望,有實力的人為頭領,實行區域自治。

這其中不乏國淵、邴原這樣後來的魏國重臣,當然也有管寧這樣的著名的隱士。曹魏立國之後,中原漸漸安穩,這些人大多都回去了,如今的遼東剩下的難民已經不多。

人口,一直是遼東的短項。公孫度時號稱擁有步卒三萬,騎兵萬餘。這還僅僅是指數量上的,其中不乏老弱幼童,根本不能打仗的。這樣的兵力在遼東一帶也許能稱王稱霸,到了中原就不夠看了。公孫度最強大的時候也不過是渡海在東萊佔了幾個縣,除此之外,也就是欺負欺負高句麗這樣的蠻夷,在魏國控制的地盤上,他甚至沒能攻佔遼西。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口不足,實力受限。

魏霸同樣面臨人口不足的問題,除了利用好的條件吸引山裡的蠻夷、難民出山定居,增加戶口之外,他只能用技術的優勢來彌補人口不足的問題。可是技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可以解決產出的問題,卻解決不了銷售的問題,如果供大於求,必然會造成利潤降低的弊端。換句話說,很有可能形成原始的經濟危機。

魏霸當然不希望這樣的問題出現,所以他雖然著急,卻也知道欲速則不達,技術不萬能,特別是人口這種事,再強的技術也幫不上忙,只能慢慢的等。但是他可以做好前期準備,積累相關的技術條件,等條件一成熟,就可以大面積的鋪開。

魏霸麾下有不少世家子弟,這些人都識文斷字,有些人的學問還非常不錯。比如虞汜、顧承、張祇等人,都是飽學之士。魏霸讓他們除了處理政務之後,再去教書。凡是有年齡適合,甚至於年齡偏大的,只要有興趣讀書識字,一概收來。反正總共就這麼多人,魏霸從交州、荊州多運幾船糧食來,就能供應學堂的學生吃飯。

不僅有書讀,還有免費的食宿,書讀好了還安排就業,這樣的好事到哪裡去找,各地的幾個學堂一開張,很快就招滿了學生。在經過簡單的識字訓練之後,魏霸立刻掉轉方向,讓大部分的學童都改學百工之技,至少也是像算學、地理這樣的實用之學,只有少數人才會去學儒家經典,繼續做他們的學問。

這是一片近乎蠻荒的土地,卻也是阻力最小的土地,就像當初魏霸到武陵一樣,這裡沒有什麼人和他爭論是道重要還是術重要的問題,也沒有多少人和他爭論是義重要還是利重要,只要魏霸能給他們吃飽飯,魏霸說什麼,他們就怎麼做。

魏霸在遼東的事業進行得很順利,曰子過得很悠閒。

夏侯霸則不然。

他還沒到青州,就收到了魏霸經營遼東的情報,立刻意識到自己進入了兩難之地。

魏霸不肯戰,他盤踞在遼東休養生息,積攢實力,待機而動,可不是一件好事。遼東之戰結束得太快,沒有過慘烈的大戰,燕軍是被迅速擊潰的,損失有限。以魏霸的手段,給他半年時間,他很容易就能把那些投降的燕軍變成自己的部下。

也就是說,再過半年,魏霸至少可以增加兩萬人馬。這還僅僅是歸降的燕軍,如果再算上那些新招募的胡人,數量也許更多。讓夏侯霸最擔心的正是那些胡人,魏霸現在什麼都不缺,就是缺騎兵,有烏桓人、鮮卑人甚至匈奴人的幫忙,他這個短項也可以迅速得到彌補。到了那時候,誰還能製得住他?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在他實力增強之前擊殺他。張郃當初就是這麼想的,結果功敗垂成,只是重創了魏霸,卻沒能擊殺他。現在,這個重任落到了夏侯霸的肩上,魏霸卻學精了,他不像彭城之戰那樣主進擊,而是躲在遼東不出戰。

擺在夏侯霸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等。等無異於等死,肯定不可取;二,主動進攻。這一條似乎更不可能。要想遠征遼東,需要傾一國之力才有可能,郭太后和那個來歷不明的天子大概不會給他這樣的支援,而魏國目前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怎麼辦,最後變成了什麼也不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