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善戰的年輕蠻子。
這些蠻子被編入皇帝親軍,成為青羌五部以外的又一支力量,同歸虎步營統轄。虎步營的校尉叫張嶷,巴郡南充國人。劉備定蜀的時候,山賊攻打南充國,張嶷逃亡之際,不忘夫人,揹著夫人一起逃命,險些為賊所傷,因此成名。後來做州從事、都尉,建興五年,諸葛亮進駐漢中的時候,綿竹有山賊搶劫過路的軍用物資,張嶷率郡兵進討,斬首五十餘級,由此得到諸葛亮賞識。這幾年,他本來以牙門將隨馬忠作戰,馬忠調任鎮東將軍之後,諸葛亮把他留了下來,任虎步營校尉。
張嶷本人就是巴郡人,熟悉這些板楯蠻的習俗,把這一千多板楯蠻交給他統領,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誰也不會有什麼疑惑。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小,看起來不大,也沒什麼反常的地方,可是這些事集中起來看,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朝堂上突然崛起了一支由巴郡人為主的力量,這些人有文有武,雖然地位都不怎麼顯眼,卻非常重要,絕大部分人在天子身邊。
與這些人相比,擔任羽林中郎將多年的張紹卻像個外人。
天子親軍不僅是帝國裝備最好,戰鬥力——在理論上應該是——最強的武裝力量,更是各級官員的搖籃,在實行孝廉制度和質子制度的時候,進宮做郎官就是仕途的。按照制度設計的目的,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官員應該出身天子親軍,這也是天子間接治理天下的明證。戰亂時期,地方軍作戰任務頻繁,容易立功,不經過這條仕途的人大大增加,可是絕對數量來說,依然是親軍出身的人數佔優。
劉備時代,親軍以白眊軍為代表,最高指揮官是陳到。劉備去世之後,陳到被諸葛亮派往永安,脫離了親軍系統,再後來,陳到被派往江陵,白眊軍回到了親軍系統,卻換了指揮官。
虎步營,也就是禁軍中的步兵,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殆盡,幾乎是諸葛亮後來利用青羌五部建立的,當然也控制在諸葛亮的手中。姜維剛剛降漢的時候,就曾經任過虎步中營統領,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虎步營隨姜維在隴山一場惡戰,幾乎全部葬送在張郃和夏侯霸的夾擊之下,從此一蹶不振。現在的虎步營是新招募的羌兵,經過三年多的教練,具備了作戰的能力,算是恢復了虎步營的制置。這些新建成的虎步營,現在就掌握在張嶷的手中。
除了虎步營和白眊軍之外,天子親軍中還有兩個組成,一個是虎賁中郎將所領的虎賁郎,一個是羽林中郎將所領的羽林騎,不過這兩支力量都太少,沒什麼影響。暫時兼領虎賁中郎將的是光祿勳趙統,手下只有三百多虎賁郎,而且是幾乎沒上過陣的,羽林中郎將張紹手下有一千多羽林騎,同樣沒什麼戰事經驗,只能做做儀仗。
換句話說,天子親軍現在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和大將軍李嚴沒有一點關係。甚至可以說,李嚴這個統中外軍事的大將軍從頭至尾都沒能掌握天子親軍這一支數量不多,地位卻至關重要的武裝力量。
張嶷等巴郡人得以進入這個系統,還得歸功於荊襄系的表態。隨著向朗表明了態度,支援魏霸,諸葛亮當然不能再由背叛了他的荊襄系控制天子親軍,向寵悄無聲息的退出這個系統,到最偏遠的永昌任太守,就是一個最明確不過的訊號。
就在魏霸丁憂的這兩年多時間裡,諸葛亮已經不動聲色的完成了禁軍系統的調整。巴郡系進入朝堂,不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
張紹知道這些情況,卻無法發出反對意見,他能做的只是把訊息通知給魏霸。魏霸收到這些訊息後回覆張紹說,你不要急,現在丞相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實在不能忍,就辭職到我這兒這來,如果還能忍一忍,就什麼也別說,等到了關中,大將軍李嚴會照顧你的。
張紹考慮了很久,決定還是暫時忍一忍。他現在到魏霸那兒去,等於是落魄投奔,很沒面子。不如再等等,說不定還有翻身的時候。
張紹送出的訊息,被魏霸轉給了李嚴。
李嚴心如急焚,因為他知道的情況遠遠比這個更復雜。
宗預轉步兵校尉,奉命重組北軍五校。北軍五校是原來正統的禁軍系統,不過從漢末開始,北軍五校就被撇在一邊,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兵力少,總共不到三千人,缺額嚴重,談不上什麼戰鬥力,五校尉其實就是安排某些人的閒職,品級很高,權力很小。廖立當年就做過長水校尉,現在的長水校尉是諸葛均。
在此之前,諸葛亮行文大將軍府,建議由馬承任北軍中候。
北軍中候只是一個六百石的小官,在級別上算不了什麼。可是北軍中侯監管北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