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中央軍委、毛澤東關於“著重向南”的指示,這次隴海戰役向南突破的任務並沒有完結,今後新的戰略突破仍要從這裡著手。
第一次出擊隴海路,作戰13天,殲滅敵人正規軍兩個旅,5個保安團,共1。6萬餘人,解放碭山、虞城、蘭封(舊名,今屬蘭考縣)、杞縣、通許縣城5座,佔領火車站13處,破壞鐵路200餘里。這次戰役,實現了預期的目標,殲滅了國民黨軍的大量有生力量,切斷了他們的東西交通幹線,使其陷入被動,不得不從追堵中原解放軍和向華東進攻的兵力中,抽調出5個多整編師增援隴海路汴徐段,從而打亂了蔣介石的南線進攻計劃,減輕了中原解放軍的負擔,配合了華東解放軍的作戰,使人民解放軍南線作戰形勢發生了有利的變化。
與此同時,第四縱隊和太嶽軍區部隊進行了同浦戰役,連克洪洞、趙城、霍縣、靈石、汾西5城,殲滅敵人1。2萬餘人。南北兩線,共同給發動內戰的國民黨軍以嚴重的打擊。
第二節定陶大捷
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第一次腰斬隴海路,解放豫東廣大地區,打亂了國民黨軍南線進攻的部署。蔣介石急忙改變計劃,令從豫西、陝南北援隴海路的3個整編師留置不動,又從淮北抽調兩個整編師,投入冀魯豫戰場,連同原在鄭州、新鄉、開封、商丘等地的9個整編師,共有14個整編師,32個旅,共30餘萬人。到8月下旬,國民黨軍在鄭州、新鄉、開封、商丘等地完成了集結,準備向冀魯豫根據地腹地發動進攻。國民黨軍對這次進攻期望很大,力圖在南線戰場開啟一個缺口。敵國防部長白崇禧、參謀總長陳誠親自到開封部署,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也親自到考城、民權前線督戰。
8月28日,東面敵第五軍和整編第十一師、第八十八師從碭山、虞城一帶,向成武、單縣、魚臺進攻;西面敵人整編第三師、第四十一師、第四十七師全部,整編第五十五師、第六十八師各1個旅,從封丘、開封、考城一線,向東明、定陶、曹縣進攻。
根據冀魯豫戰場國民黨軍的新動向,中共中央軍委作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整編第三師的決策。8月29日,中共中央致電劉伯承、鄧小平:“俟第二師兩個旅進至適當位置時,集中全力殲滅其一個旅,爾後相機再殲其一個旅。該師系中央軍,如能殲滅影響必大,望按實情處理。”劉伯承、鄧小平接到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後,決心克服困難,創造戰機,殲滅整編第三師,粉碎敵人的合擊計劃。他們細緻地分析了敵我力量對比,認為,敵第一線兵力,雖有10萬之眾,但在其分進合擊時,每路至多隻有1至2個師,而且指揮不統,有嫡系與雜牌的矛盾。自己部隊雖然只有5萬餘人,裝備也差,人員又很疲勞,但士氣卻很高漲,並有根據地作依託,有廣大群眾支援,有地方武裝配合。只要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充分利用敵人的弱點,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集中優勢兵力,尋殲整編第三帥,以至打破敵人的合擊是完全可能的。他們根據國民黨軍東西對進的態勢,決定對東線徐州方向的國民黨軍實施監視、阻擊,而置重點於西線。為了求得順利殲滅整編第三師,他們又對西線鄭州方向的國民黨軍進行了分析:東路整編第三師和第四十七師並進,其間仍有15至20裡的間隙,左路整編第四十一師離它更遠,便於割裂與圍殲。整編第三師是鄭州出犯之敵中唯一的嫡系部隊,如遭打擊,雜牌部隊川軍和原西北軍的部隊,不會積極增援。整編第三師是從追擊中原部隊的途中調來的,在中原作戰中傷亡較大,是疲憊之師。因此,把整編第三帥選為主要打擊目標是切實可行的。
為了集中優勢兵力,劉伯承將第三、第六、第七縱隊的主力集結於定陶西南地區,令第三縱隊仍在東明、考城一線集結待命。
8月31日,劉伯承下達了定陶戰役基本命令。決心“置重點於消滅第三師”,確定下“採取南北鉗擊以求各個消滅”的戰法。戰場預定設在定陶以西安陵集、韓集地區。在部署上,以第六縱隊和第二縱隊共5個旅為右集團,主力由北向南,一部由西向東攻擊;第三縱隊和第七縱隊共4個旅為左集團,主力由南向北或由東向西攻擊。兩集團均對整編第四十七師實行鉗制,而集中優勢兵力攻殲整編第三師。
為了消耗、疲憊、迷惑敵人,掩護主力爭取短暫體整,完成戰役準備,劉伯承特令第六縱隊抽出兩個團,對整編第三師作運動防禦,按計劃誘敵至預定戰常從第三縱隊抽出1個團,配合冀魯豫軍區1個團,阻擊敵整編第四十七師,擴大其與整編第三師的間隔。冀南軍區獨立旅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