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夾河。
燕王列陣於東北,盛庸結陣於西南。王見盛庸陣勢整齊,不能遽破,乃令諸將挑戰。譚淵出馬,罵:“殺不盡的敗
將,快把頭來獻納!”王師陣上,一將出馬,有似執旗張使者模樣。
但見:面黑如漆,身穿獸吞肩烏油鐵鎧;發黝而紺,頭戴鳳垂翅墨繡銀盔。膀闊腰細,真稱皂羅袍;彪軀駢脅,堪
馭烏騅馬。
手執兩股飛叉,蛟龍出海;背插一杆皂旗,雷電凌空。
此將姓張,從無名字,人呼為“張皂旗”,亦稱為“皂旗張”,每至攻城陷陣,常執皂旗當先,從此得名。他的飛
叉兩股擲去,殺人百發百中,舞動起來,任是千軍萬馬近他不得,向為魏國公之部屬,差來助戰的。燕王素知其勇,一
見皂旗出陣,便大驚曰:“此人是幾時到的?又添我患矣。”譚淵曰:“大王不要長他志氣,看小將擒之!”就挺槍躍
馬,直取皂旗。戰勾二十回合,但見飛叉愈緊,槍法漸慢,譚淵霍地回走,早被皂旗一叉擲去,正中脖子,直透咽喉,
死於馬下。淵部驍將董中峰大怒,舞刀來戰。莊得大叫曰:“張將軍看我斬此賊!”皂旗即撥馬回陣,讓莊得與燕將交
鋒。不十合,斬中峰為兩段,燕軍大駭。朱能、張輔縱馬齊出,莊得力戰兩將,全無懼怯。
燕王讚道:“南朝有這樣好將,待我送他枝鵰翎箭兒。”挽弓颼的一聲,正中面頰,莊得負痛跑回,馬蹄忽蹶仆地,
被朱能趕上一槍搠死。大家鳴金斂兵還營。
燕王謂將士曰:“要敗南師,先執皂旗。爾等與皂旗交戰,務須佯敗,誘之穿營而走。若是別人,不敢來追,皂旗
膽大包身,必然追入,我伏伴馬索擒之,不怕他鑽下地去。若有後應之人,俟其殺人,營中四圍亂射,不怕他飛上天去。”
佈置已定。
詰旦,朱能出馬,大罵:“皂旗殺才,我今日生擒汝來,剜取心肝以祭譚將軍!”皂旗性極焦燥,飛出陣來,舞叉
直奔朱能。能略戰數合,即向左營側首而走。皂旗不捨,放馬追入。
能回身再戰兩合,從後營逃去。皂旗再趕時,伏兵大喊一聲,幾條絆馬索亂扯起來,人馬並倒。皂旗一躍而起,輪
動飛叉,立殺數人。眾軍士撓鉤槍刃,四面蜂擁攢刺,渾如雨點一般,皂旗便有三頭六臂,怎能擋抵?身負重傷,流血
滿地而死。死後猶執皂旗挺然植立,燕軍莫不膽寒。
時盛庸聞燕營吶喊,問:“誰能往救皂旗將軍?”驍將楚智應聲而出,帶領壯士百人,殺向燕營。遙見皂旗揚起,
只道被圍在內,大呼殺人,叫張將軍,卻全不動撣,方知已死。隨後返身殺出,燕軍四面合圍,萬弩齊發,智與將士百
人,皆被射死。盛庸疾忙揮兵衝殺過去,燕王親自當先,率兵大戰。自辰至未,不分勝負。可煞作怪,忽東北上黑風大
起,山谷震動,沙霧漲天,瓦礫夾擊。王師營在下風,被打得頭臉盡傷。盛元帥大旗,頓然一折兩段,那上半截旗杆,
竟刮到九霄雲內直舂下來,聲若山崩,地土裂開數丈,陷入好些人馬。燕兵乘風縱殺,皆用的火槍藥弩,王師眼都眯了,
只辦得拋卻槍刃,棄了甲冑,亂竄逃命。被燕軍直追至滹沱河,斬殺不可勝數。盛庸連夜奔回德州。
燕王大勝,諸將皆稱賀。道衍進曰:“吳傑、平安尚未必知盛庸敗走,可令人報之,賺他出兵來救,只須如此如此,
必中我計。”燕王曰:“正合朕意。”遂令人雜於逃難百姓之內,奔入真定,報雲:“燕師雖勝,苦無糧草,今在各村
堡擄掠,殺害我等良民。”吳傑信以為然,即點起軍馬,飛馳前往,意欲掩其不備。才到藁城,早望見燕軍列陣以待。
吳傑大驚。平安曰:“雖然誤聽傳言,今日且與他決個死戰。”吳傑曰:“燕逆專好陷陣,待我排個陣勢,伏兵誘他,
強如陣上爭待。”就暗傳號令,結下個四象方陣。燕王一看,笑謂諸將曰:“方陣四面受敵,我以精兵破其一隅,則其
餘自潰。”隨命薛祿率領番騎攻其前,親率驍騎擊其後。吳傑伏下斬馬足的軍士,卻在陣前;伏的弓弩手,反在陣後。
偏偏不湊巧。薛祿殺進陣去,砍倒戰馬,生擒下了。燕王殺進陣時,弓弩手圍住亂射,矢集於纛旗者有如猥刺,而燕王
左右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