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給你介紹一下,這就是我們公司做得非常出色的賈總!”前面兩句都很平和,最後兩個字突然提高了聲音,言下之意是說這位賈總不是凡人,必須敬之畏之,切不能等閒視之。賈總倒很淡定,親切地握了握我的手,給我們逐一倒上白開水,然後正戲開場:“這個哥沒見過呀,來幾天了?”
我說昨晚剛到。
“昨晚剛到呀,那感覺怎麼樣?”
我問她:“說真話還是說假話?”
她嫵媚地一笑:“當然說真話了。”
我說感覺你們像搞傳銷的。他們都笑,賈總又問:“那你覺得我們到底是不是搞傳銷的?”我說現在還不好說,再看看吧。賈總點點頭:“嗯,這個態度就對了,不調查清楚,怎麼能隨便下結論呢?是吧哥?那我問你,你為什麼來上饒?”
正文 《中國,少了一味藥》(12)
我指指小龐:“這傢伙叫我來的,他說這裡有個什麼陽光工程,跟旅遊還有點關係,我這幾年對旅遊市場一直感興趣,知道上饒這裡有幾家工藝品廠,生產的根雕、竹編都很不錯,所以想過來看看。”這段話是我編的,“根雕、竹編”云云,全是臨時想出來的說辭。其中破綻百出,居然一直沒人識破,想想真是胡來,那些天我見人就大談生意經,其實什麼都不瞭解,全仗著一點可憐的社會閱歷,幸虧沒遇到老江湖。
這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洗腦”了,因為我不是騙來的,而是主動咬鉤的魚,所以省了一課。按慣例,第一課主要解釋謊言。他們把謊言分為兩類:惡意的和善意的,惡意的稱為“黑色謊言”,善意的稱為“白色謊言”,還有一句口號:世界因謊言而美麗!如果我是被家人、朋友騙來的,他們就會這麼跟我解釋:你被自己的朋友騙了,肯定很生氣吧?我勸你消消氣,因為不光你是被騙來的,他、他、他,還有我,全是被騙來的!不光我們,這裡還有大學教授、碩士博士、國際刑警、黑社會老大、身家千萬的大老闆我告訴你,全是被騙來的!人家大學教授都能接受,你為什麼不能接受?你仔細想想,他騙你錢了?騙你人了?他圖什麼呀?無非是看到一個好機會,想拉你過來一起發財,你有什麼可生氣的?為什麼不跟你明說?嘿,明說你會信嗎?你現在工資多少?一千?兩千?如果我告訴你,現在有個機會,可以讓你每月賺到萬元收入、六位數,你會信嗎
這番話對大多數人都有效,主要是因為迎合了人們的從眾心理,如果所有人都是騙來的,我就覺得自己也該被騙;被騙不是好事,可如果幾萬人都被騙,我就只是“騙”字的幾萬分之一,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還有那麼多大人物,人家大學教授都能被騙,一個小小的我又何足道哉?這是無可奈何的弱者邏輯,也是自我安慰的藉口,我想主要原因是許多人習慣了漠視自己的權利。赫爾岑有句名言:漠視自由即為墮落。而漠視權利也同樣墮落。其實道理很簡單:壞事永遠是壞事,不能因為被騙的人多了,就把騙人當成無所謂之事,更不能把它當成好事。大學教授生不生氣是他的事,我被騙了就應該生氣,他要愚蠢讓他自己蠢去,我可不能跟他一起蠢。
正文 《中國,少了一味藥》(13)
(十)
這世上確實有善意的謊言,可大多數時候說謊者都心懷惡意。殺人者面目猙獰,騙子卻往往裝扮成親切的好人,所以才要加倍警惕。所有傳銷者都會標榜自己騙人是出於好心,可騙來的都是成年人,他本來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你何德何能,竟敢替他做主?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也應該由他自己來決定、自己來把握。你憑什麼擅自干涉他人的生活、主宰他人的命運?
據賈總自己介紹,她原來在南方的工廠裡做中層管理,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不過總是覺得世界不公,“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拿那麼點錢,老闆什麼事都不幹,憑什麼賺那麼多?”說得慷慨激昂,我暗自佩服,想這姑娘年紀輕輕的,居然精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接著聽下去就不對勁了,原來賈總不恨資本家的剝削,只恨自己當不成資本家,在這問題上糾纏了十幾分鍾,突然話題一轉,說到正題了:在長期的觀察和思考之後,賈總髮現了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那就是所謂的“連鎖銷售”。她是英明果斷的小姑娘,從不放過任何機會,心動不如行動,說到不如做到,毅然放棄了她在南方“有頭有臉的生活”,懷著一顆火熱的心來到上饒。在這裡,她發現了一種意義非凡的生活:再也不用辛苦工作,再也不用勾心鬥角,只要吃兩年苦,就能實現心中理想:初期月收入過萬,後期月收入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