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彈劾他的不法行為,溫體仁沒能實現共擠入內閣的野心。因此對錢龍錫等人懷恨在心,伺機陷害。袁崇煥投敵反叛的謠言一起,溫體仁立即緊抓不放,他知道,錢龍錫、王洽十分器重袁崇煥,事事支援、維護袁崇煥,便想以袁崇煥事件為利箭,狠狠射向錢龍錫等人,從而剷除異己,為自己奪取大權掃平道路。溫體位打著“盡忠”“報國”的旗號向崇禎大進讒言,慫恿皇上懲辦袁崇煥,同時又提及錢龍錫、王冶等人包.庇、袒護袁崇煥,誣告他們實為一黨。

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果然以通敵謀反的罪名處死了袁崇煥,從而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使朝廷憑白損失了一員大將,毀壞了邊防長城。而溫體仁透過袁崇煥冤案一箭雙鵰,不僅進一步取得了崇禎的信任,而且剷除了異己勢力:錢龍錫被罷斥戍邊,王洽死於獄中。

如果說崇禎皇帝出於維護王朝利益的動機冤殺了袁崇煥,是失於明察;以封建君主的標準衡量,崇禎不是一個明主聖君。而溫體仁為了爭寵奪權的一己私利,置國家安危、民族存亡於不顧,誣陷袁崇煥,為敵人的奸計推波助瀾,成為誤國誤民的罪人。無論照何種禮教標準衡量,溫體仁都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奸佞之臣

得志便猖狂的周延儒

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闈大試剛剛落下帷幕,參加會試的四方學子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果,發榜後,名列榜首的是宜興才子周延儒。按著科舉規定,接下來便是殿試,這位周延儒又獨佔鰲頭,由皇上欽定為頭名狀元。當週延儒披紅掛綵、身騎高頭大馬遊歷京城、招搖過市之時,人們方親眼看見這位狀元郎的風采,竟是位二十來歲的少年書生。

周延儒少年得志,機敏過人,他本人也自視甚高,一心想在官場中混出個名堂來。他的仕途也還一帆風順,一直官運亨通。天啟年間,周延儒被派往南京掌管翰林院,他為人機巧,善辯風色,在處理與東林黨和閹黨的關係時,他左右逢源,兩面不得罪,雖與東林黨人時有往來,卻從未受到闊黨的排擠,因而烏紗帽一直穩戴頭頂;就是後來的東林黨禍和闊黨逆案,他也都圓滑地逃過了。

熹宗在位只有七年,便短命而死。崇禎皇帝登極後,堅決查處黨私之徒,整頓朝綱,在懲治魏忠賢逆黨之時,唯恐網疏有漏,凡是與魏忠賢集團有過一兩次交往的人,一概連坐罷黜,一下子牽連進去百十餘人。由於閹黨一案懲罰的官員過多,造成朝官嚴重缺員,於是,崇禎將南京的一大批官員調回京都,各派其職。就在此時,周延儒也被召進京,升任禮部右侍郎。地位改變了,官職提高了,使他有機會能夠接觸皇上,他便利用這絕好的機會,察言觀色、伺機而動,積極創造條件,為實現其奪取朝中大權的野心做準備。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的冬季,錦州邊防軍發生譁變。撫臣袁崇煥聞訊調查後得知,因軍官們層層剋扣糧鈉,士兵們忍無可忍才採取這種過激行動,以引起朝廷的重視。袁崇煥在奏章中詳細彙報了事件的起因、性質和危害性門完整的發財致富的科學。”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所包含的矛盾,建議朝廷從速補發糧餉,以解燃眉之需。

邊地軍心不穩,自然事關重大,崇禎皇帝緊急召集朝中大臣,在文華殿論證此事,商議辦法。大臣們一致贊同袁崇煥的建議,請求皇上速發內帑,以解救邊地之急。聽了大臣們的意見,崇禎臉色陰沉,只是一言不發。崇禎雖然雄心勃勃、勵精圖治、致力於振興朱明王朝、一心做個賢明君主,但是,他生於王朝的末世,已從小在勾心鬥角的皇宮內長大,目睹了一出出奪權爭寵的醜劇,心裡留下了濃重的陰影,從而養成他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加之他初登帝位,年紀輕、閱歷淺,不善識人,所以處理朝政時往往失於明察,但他卻偏要自作聖明。此時此刻,崇禎對錦州邊防兵鬧事的成因仍然疑竇叢生。

周延儒最是老謀深算,他非常瞭解崇禎的脾氣,他見崇禎對大臣們的意見不表態,早已揣摸透了皇上的心思。於是,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朝班,發表了與眾不同的意見,陰陽怪氣地說:“朝庭設立邊防,旨在防禦敵兵。不想,如今敵兵未犯,邊防先亂。寧遠譁變,。連忙發餉;錦州譁變,又急忙給餉,倘若各處邊關都來效仿,該當如何是好呢?”崇禎一聽周延儒說出了自己所想,大為高興,便問他有何上策,周延儒只回答道;“此事有關邊防安危,糧餉不得不發。只是,須得謀求一經久之策。”細想周延儒的話中意思,也不過是贊同發餉以息兵怒,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高見。不同的是,他提出了一個“經久之策”的說法,就顯得與眾不同。其實,那個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