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要到秋收時節,才能吃上幾頓飽飯。
吃完了飯,妮子來到了院子外,坐在老榆樹下,從懷裡掏出一渡法師給她的那本武功秘笈繼續翻來看。
達摩五式裡面的字很少,大都是一些簡單的圖畫,畫中有光著身子的男人,身上橫豎都是些紅色和藍色的線條。妮子不知道,那些線條代表著人體的經絡,看上去如亂麻一般,唉,武功實在是太難學了,妮子嘆息著合上了秘笈。
村口那邊傳來了“叮咚叮咚”的撥浪鼓的聲音,一個男人沙啞的吆喝著:“出動,出動,出出動”
妮子知道,這是鄉村貨郎來了。
妮子將秘笈揣好,一溜煙兒的跑去,農村裡貨郎來,那可是婦女孩子們的喜慶事兒,在那商品短缺的年代,貨郎的一副擔子簡直就是一個流動著的商店,裡面裝的東西琳琅滿目,什麼針頭線腦啦,紅紅綠綠的髮卡和頭繩,還有各式各樣的糖果等等。貨郎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生活的希望,而對於孩子來說,那更是一個充滿了誘惑的地方。
一位淳厚朴實帶外地口音的中年漢子站在了村口,寬厚有力的肩膀挑著一根竹扁擔,兩隻特製的大竹筐裡盛滿各式各樣的小百貨,扁擔兩頭用紅繩線吊著婦女喜愛的花色髮夾和孩子們上學時使用的田字格本本和鉛筆等。
見到婦女和孩子們出來的多了,那貨郎撥浪鼓搖得更起勁兒了,嘴裡不停地吆喝著:“嘿得隆咚嘿得隆咚”
村裡的姑娘媳婦們都嘻嘻哈哈的跑了出來,有的手裡攥著一把頭髮,還有的捏著幾雙舊塑膠鞋,羞答答湊到貨郎前,將手裡的那點東西遞給貨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把相應價錢的針、線、紐扣和紅紅綠綠的頭繩、髮卡等物品換回到手中,然後心滿意足的離去。也有孩子悄悄地從衣袋裡掏出幾個雞蛋,換一小把糖果或是餅乾,然後興高采烈的躲到一旁吃去了。
“小姑娘,你要換些什麼?”貨郎望見妮子怯生生的站在一旁,於是開口問道。
妮子搖搖頭,她沒有錢也沒有可以用於交換的東西。
一個十一二歲的光頭小男孩興沖沖的跑來,嘴裡叫道:“妮子”
“有良哥。”妮子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