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有學者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學者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儲存在衣冠冢裡。據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開啟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又有學者說,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孫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髮掘。
此學者還語出驚人,“我們以後也很可能找不到確鑿的埋葬地點,也許成吉思汗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的思路一直是錯誤的。”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儲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也許我們後來者一直思路有問題,總是希望挖掘出什麼東西,而實際上根本沒有。”這位學者不贊成大規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傳統,打攪死者靈魂,是對死者的不敬,遺體沒有儲存價值,關鍵是靈魂不滅。大規模的考古,已經違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對,實際證明,一直也沒有弄出什麼來。
某年,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水均益採訪時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一個遺囑,也就是他去世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處在那個方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一問題,應該就像你問的那樣,使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世事如煙,時光如梭。
總有秘密留下來,總有秘密離開了。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中國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奇忠義先生近日向記者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揭開了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紗的一角。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直受到海內外的關注,這裡每年都要舉辦大祭儀式,蒙古族人視其為聖地,不過,這裡可能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七十多歲的奇忠義老人,曾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副盟長,幾年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上退休。在呼和浩特市的家中,老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外人不知道,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記得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裡面確實有部分人骨。”記者還參觀了奇忠義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的形象不同,奇忠義說畫像是從成吉思汗的靈柩中取出的。
“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義說。
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很大。”
他還告訴記者一個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美麗的傳說。
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征西夏時,路經鄂爾多斯草原的包爾陶勒蓋,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戀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隨從要拾馬鞭時,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發,吟詩一首:“花角金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說:“我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