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無他,自方家少爺離去後,方伯濤方市長的手機就響個沒完沒了,最後喬雲思一怒之下,趕走了方大市長。方伯濤樂得如此,向張平點點頭示意繼續別客氣後,和黎叔匆匆離去。
在華夏國,壞事總是傳的很快,而且往往小道訊息比起電視新聞來的更為公正和接近事實。就在張平踏入靜心居的那一刻,市區滄江路高架橋發生坍塌事故;現場有超過10輛車被砸壞或掩埋。
據瞭解,滄江路高架橋是中海第一批城市高架橋,隨著中昆高速公路通車,特別是近年中海城區外環大道開通後,該高架橋反而造成交通擁堵,構成安全隱患。另外,由於此橋從中海市鬧市區滄江廣場跨過,造成此處交通擁擠。當地區政府決定實施拆除,發生坍塌事故的橋段,當日正準備實施爆破拆除。
據瞭解,事發時當地正在對該橋實施預爆破,由於震動過大,導致封鎖區域外橋體垮塌。截至中海新聞出來,已有9人遇難,16人受傷。方伯濤率先趕到了現場,當場拍板成立了專案機構,由公安、檢察、紀檢、安監等部門組成,調查事故責任。市、區兩級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參加了聯合調查。區檢察院當日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到現場對事故現場進行攝像、拍照,走訪施工單位和現場群眾,瞭解事故情況。
目前,涉及該事故的高架橋建設施工方、設計方、監理方、業主單位、爆破施工方等相關責任人已經被警方控制,不過具體身份尚未完全公開。被控制的9名責任人中包括髮生事故路段的施工班長、工程指揮長等,還有一名建設局工作人員。
在華夏國,不用擔心能否做到,而是關鍵看你有沒有決心。在市政府的決心下,僅僅三天時間,調查小組就拿出了報告。
報告說已經初步認定,施工人員等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違反有關管理規定,致使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而主要的爆破施工人員是四名未拿到上崗證的臨時工,現在已經被遞交公安檢察院等部門履行法律程式。
張平看著新聞裡那女主持人滿臉洋溢著笑容的播報,心裡暗自好笑,這調查組果然是好手段啊,這麼大的高架橋倒塌案,最後的罪魁禍首就是四名臨時工。誒,這四人揹著黑鍋也夠累得,不知道幫著多少人擦掉了腚上那一坨大便。
順手開啟海角論壇,卻看見上面已經有了這起事故的帖子。其中有一個叫海角狂生的寫的格外詳細,據他所說,這次事故里面的蹊蹺實在太多太多。
其一就是死亡人數:出席當日釋出會的中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在唸新聞通稿時,稱此次事故“共死亡10人”。該發言人突然停頓了很久,又改口說“共死亡9人”。發言人補充解釋,之所以出現這兩種說法,在於統一口徑有誤。
但是海角狂生卻表示質疑,為什麼呢?因為在華夏國,10人和9人,一人之差,決定了事故性質與等級的認定。
根據《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式規定》,重大事故分四級,其中二級重大事故死亡人數介於10至29人之間,直接經濟損失在100萬元至300萬元間;而三級重大事故則是3人至9人之間,直接經濟損失在3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不同級別的事故認定,決定著最終的行政處分或刑事問責的力度。
其二就是偷工減料:根據回收鋼筋數量以及橋墩的坍塌方向等要素判斷,高架橋所使用的鋼筋遠遠未能達標,據一些專家估計最高僅僅能達到設計標準的60%。
其三就是資質問題:招投標時,南嶺民爆工程有限公司以296。9421萬元中標,遠遠高於剩下兩家的189萬和249萬的投標數額。但是怪就怪在,這家中標的公司居然找來了毫無施工資質的幾家工程組,而且安監也不到位,這樣的施工又怎麼能安全呢?
其四就是組織協調問題:事故發生後,輿論一直關注對事故原因的調查和責任的判定。然而建設局、公安局、安監局及建設監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爆破施工單位等相關部門和企業,各方都有說詞。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頭協調者,這就需要詢問中海市建設局局長易新文了。可惜的是易新文卻帶著幾個局領導還遠在美國訪問,看家的也就是一個不管事的副局長而已。
從字裡行間,張平能看得出,這位海角狂生掌握了很多資料,其身份呼之欲出,估計是個記者。也只有記者,能夠蒐集到這些資料。但是能夠擁有這樣的勇氣,而不是懼怕躲貓貓和跨省,張平覺得這位狂生,當仰視方見,甚至於還激動的註冊了一個網名〃溜達醬油〃,也上去指點了一番。
不過奇怪的是,僅僅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