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擺出了一副扛著紅旗反紅旗,的反英雄主義,實際上流露出來的東西更多一比如武功的作用、比如民眾和英雄的關係、比如漢奸走狗的問題等等。
在沈紅星的這部片子中,如果說從剛開始葉問那讓人感覺不像英雄的木訥表情再到後來的帥氣功夫是一種先抑後揚的反英雄主義的話,那麼在整個功夫層次,沈紅星卻是設定成了一種先揚後抑的反英雄主義。
在剛開始,我們被葉問的華麗功夫所震驚,我們開始覺得,這個人就是一個。英雄,他溫良恭儉讓,看起來還真像是那種傳說中的功夫宗師一跟黃飛鴻、霍元甲不一樣的人。但是後來,我們漸漸的發現,他的功夫在亂世之中,除了可以用來賣苦力之外,好像沒什麼別的用處了。就如同電影裡面那個漢奸李昭的話一樣日本關東軍有六十萬人,你功夫好,去殺光他們啊,一樣,我們的觀眾也知道,功夫再強,那最多也就是百人敵,不可能殺掉幾十萬人的。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相信很多觀眾已經感覺出來了沈紅星在片中暗藏的那種現實主義要素。是的,現實主義,甚至可以說成是批判現實主義。在片中,漢奸李昭也是有家要養,他沒親手殺伯仁。但是伯仁因他而死。
而片中的那些武師們,平常各個都功夫了得,但是他們都沒選擇反抗,而是默默的接受了日本人的統治,為了自己的全家老少,在日本人的煤場裡面打工,甚至是為了那一袋子米,而去給日本人當陪練。而另一個開場就出現的武師金山找,則是落草當了賊寇。也許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當初葉問為什麼不願意收徒弟了,,
當到了葉問打敗了十個日本兵之後,他在回家的路上,仍然不得不給日本兵的車子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