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家軍佔據了荊門,捷報送入京城。從開戰到結束再到佔領荊門和周邊地區,陸家軍一共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陸炳得到軍報後龍顏大悅,但他卻也覺得這般進度有些太快了,隱隱聞到了些許令人不安的味道。遂下令,讓許洋小心行事,切不可驕傲大意。不過陸炳並未指揮許洋要放慢腳步什麼的,做個提醒就行了,在他看來許洋會明白,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許洋對自己忠心耿耿,貿然指示只怕要讓許洋左右為難盲目聽從,反而亂了大計。畢竟自己看到的只是書面戰報,而非現場觀敵掠陣,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自己難以看透徹看全面,還不如不多說來的恰當,否則反而事與願違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只能聽天命盡人事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單發火銃
許洋一路高歌猛進,可謂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勢不可擋。而戚景通節節敗退,雖然撤退不似先前在山西的戰爭中難慌亂無序,早有此態當年不敗,許洋做出了一個高位者的居高臨下的批註,但縱然如此,殘明依然是在敗退。殘明的兵馬本來對將軍的撤退還有些不忿,但後來發現原來殘明對陸家簡直是無可奈何。人家每五十人中就配備了一挺多連發火銃,人手一隻十五連發的單手持火銃,但最具殺傷力的還是一次一發的長火銃。
陸炳總是不追逐潮流附庸眾人,當所有人都覺得陸家的厲害是因為火銃之利,而利在連發火力兇猛強悍射速高的時候,陸炳已經做到了一次可打一百連發的火銃。依照現如今的製造工藝,這樣的火銃已經是極限了。
才能拉制膛線,怎麼才能模具定型,統一標準化設定。讓每把火銃的規格都一致,以便大批次生產和可以裝填一個型號的火藥包。這些都是問題。
所以陸炳的思路是對的,他不窮於一樣,而是在方方面面下功夫。讓社會整體進步。現如今的陸家軍火銃火藥略有改進,而火銃除了可以作為小單位重火力的多連發火銃每個人都有一短一長兩把槍。短的就是那製作精美小巧玲瓏的十五連發單手持火銃,長的則是陸炳返璞歸真之作。這種長火銃每次只能裝填一發彈藥,彈藥和連發火銃的火藥配比包還不同。雖然是從後填充,又是裝好的,但每次打完了都要往外空空槍管內的殘渣,這是火藥和彈藥樣式無法克服的問題。看起來這種長火銃十分麻煩也根本沒必要。
陸炳一經推出這樣的火銃,立刻引起了士兵們甚至將領們的不解。本來陸家就勝在火力猛上,如今怎麼又弄這種單發火銃了。看樣子雖然比以前的長火銃設計的更加合理,也更加美觀,後面的肩託可以保持射擊的穩定性,但火力不行了啊。這不成了越活越到退了嗎。如此一來怎麼火力壓制大片殺敵。花了這麼多錢,造出這樣制式武器,又是全軍必配還不好用,聖上圖得個什麼,莫非朝中有了佞臣,藉機貪汙製造之錢,故意早出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不顧前線將士們的死活只圖自家撈財?
當眾人不解而上面又不給個合力解釋。為什麼這種中看不中用的火器可以作為制式武器批次製作,又為什麼向來英明的皇上會犯這樣的低階錯誤的時候。有人嘗試了這種長火銃。結果實驗的結果令人大為震驚,眾人瞬間明白了聖意,並感嘆聖上的英明神武。
一般火銃的射程是一百步,但五十步之內才能有威力,可就是這樣的距離不打到頭基本都死不了。如此距離實在太近了,如果是單發火銃的話,根本來不及裝填,最多裝填一次,敵人就衝到跟前進行肉搏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火銃在明朝的時候雖然有了,但用的並不算多的原因。火銃有自己的弊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實乃雞肋。後來火藥的威力和射程穩定了許多,也提高了些許,這才應用於戰場之上。但是其準確度依然很差,主力還是弓弩,比起麻煩的火銃,或許弓弩的射速或射程更是略勝一籌。
但陸炳的出現卻讓火銃煥發出了它的作用和威力,連發火銃彌補了弓箭要求士兵較高、訓練較難、無法上百次拉弓體力不支的問題,也彌補了弩的射速問題。雖然射程只提高到一百五十步,但有效射程卻達到了一百步,也就是一百步之內子彈的威力都能保證。五十步之內,中彈雖然依然可能不至於死亡,但保證失去戰鬥力,不似以前老火銃那般,中了鐵砂還能渾然不知,嗷嗷的往前衝。
陸家的火銃射程遠、威力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因為連發火銃的出現,以及火藥配比包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射速,解決了裝添麻煩的問題,形成了火力壓制的全新概念。連發火銃一次六發,打出去就相當六個人在射擊,這本是為了彌補陸炳手下士兵數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