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困境就產生了,如果西涼貿然撤軍,必定會被大明反咬住,形勢反而對夏大德不利起來。
韃靼的突然行動很可能是和大明商議之後的結果,多次歷史事件讓韃靼人也變聰明瞭,與其與強者一起瓜分大明,不如合縱連橫弱弱聯合對敵強大的西涼。夏大德當機立斷,請陸炳出擊朝廷兵馬,自專心對付韃靼。
事情也就是這樣發生了,陸炳率軍出齊魯,一路所向披靡,戚景通節節敗退,俞大猷則在南邊呈觀望態勢,準備收復南方失地,而不管不顧北方不與陸炳作戰。參本接連而至,但這次朱厚熜卻穩住了陣腳,根本沒有處罰俞大猷或者調回戚景通什麼的,這讓戰局越來越摸不透了。
陸炳做好大方針的制定後。便又去了烏斯藏,希望現如今已經止步不前的烏斯藏也能再度發兵,擁兵自立給大明增添一些危機。當年白羽所做的事情。陸炳極力所阻攔的事情,又是陸炳所不齒的事情,現在便成了陸炳急迫要做的事,可謂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而山東開出的陸家軍則由許洋來率領,別說這個許洋還真是個大將之才,章法有序,進軍速度不急不慢。軍中將士不驕不躁十分妥當。可一個巨大的陰謀卻籠罩著山東方面的陸家軍,這是戚景通的謀略,宛如暴風雨前的平靜一樣。只為了更猛烈的襲擊。
—————————————————————————————————————
先不提戚景通這邊,再說陸繹所管的南方諸地,此時俞大猷已經派出人馬與佔據蘇北浙江等地的趙家洽談,並許諾一旦打退陸家將給趙家一片土地。乃為國中之國。趙家欣然答應下來。不過不論是朝廷還是趙家亦或是陸繹,都沒有人相信這份許諾,因為這不過是一份空口的諾言,三方都在為自身利益而戰,現在的結盟不過是為了利益更大化。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暫時的利益。
陸繹沒有因為看到俞大猷率朝廷兵馬步步逼近,也沒有因為趙家背信棄義突然反目。而變得焦躁不安極力抗爭。反而依舊按照原計劃令韓素髮率太湖一系朝著南京城而去,至此反倒是留下大片真空地帶給朝廷和趙家的人。使得兩支兵馬誰也不敢輕舉妄,大家都想不勞而獲吃下這片土地,卻又不敢獨佔,否則免不了起衝突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陸繹說得好,人是活的地是死的,不如把這塊大肥肉扔給兩人,且看他們誰敢接著。
趙家如果敢趁機佔領朝廷地盤,俞大猷定不會坐視不理,這可是國家的土地,更不在兩人聯盟的規劃之內,若是丟了國家顏面何在,更等於助長了趙家的威勢,以後難以對付了。而俞大猷要是馳援南京,趙家就會趁機斷掉朝廷退路,讓其首尾不能接應。同理趙家是看著眼饞卻不敢輕舉妄動,也怕這是計中計,陸家和朝廷聯合,誘敵深入然後前後夾擊滅了自己,故此也呈觀望狀,兩方部隊的行程也就此慢了下來。
所以不可不謂陸繹這手以退為進玩的高明。
此時被陸繹調去南京的韓素髮春風得意,本來他也感到了危機,因為陸繹在自己身邊到處安插眼線什麼的,使其權力被架空。但這支隊伍的原型本就是草莽出身,作為太湖水寨的寨主,韓素髮的魄力和行事方法都是無可挑剔的,十分和江湖好漢的思路。所以韓素髮依然穩居大軍首領的席位,陸繹並未撤換下他,而韓素髮也不敢再有反心,陸家的情報實在太厲害了,有他沒他也都一樣,如果自己再敢有異心只怕是要身首分離了。
韓素髮率大軍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外虎踞龍盤之處皆有朝廷大軍把守。這些人是朝廷在南方最精銳的部隊,如今已經成了散沙一盤,究其原因就在南京城內。南京城被陸繹調配的錦衣衛把持著,命令根本傳不出來。而南京駐軍聽從南京兵部調令,除了北京來的聖旨根本沒人能調動,就算是北京的兵部尚書親臨都不行,這是規矩,別到最後打贏了仗退了敵寇,反倒落個擅自用兵的罪責,滿門抄斬凌遲處死,這並非多慮,大明已有先例。於是所有人都在等著聖旨的到來,可朱厚熜派出的人馬紛紛沒到南京就被魏和的人給盯上斬殺了。
所以聖旨頒不來,而南京的虎符也弄不出來,導致群龍無首亂哄哄的一片。終於有人給各方將領開了個會,推舉出一位暫時的將領來,但諸將領之間卻又各懷鬼胎,這才會讓南京城久攻不下。
如此一來南方所在重兵根本無法調動,陸繹的順風順水正因如此,但即便如此,因為南京城內錦衣衛可以率領的兵馬實在太少了,所以城外的零星並不出力的攻擊還是給了錦衣衛們不少打擊。城內死傷慘重,幾近把兵部大臣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