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罷了,”袁世凱起身還禮,“說起來老夫對於你家大帥才是佩服萬分啊,無論是治軍打仗還是經濟地方,老夫望塵莫及。便是鳴皋先生,老夫內心也極為欽服。山東一戰,讓老夫知曉天外有天,魯山將軍不畏日軍,大張我中**人的志氣,更令老夫感佩萬分。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服不行了。哈哈,鳴皋先生遠來是客,克定,你速去安排,為父要陪方先生好好喝幾杯。”
袁克定答應一聲出去了。楊士琦也跟了出去,他是去起草袁世凱的通電了。當即,方聲遠擬寫了與袁世凱談判的結果,用袁世凱帶至洹上的電臺發給了山東,由山東轉發總部,並抄送北京。
午間袁世凱設宴招待方聲遠,酒席尚未結束,龍謙署名的電報已至,完全同意方、袁所商定各要點,並問候袁世凱安好。袁府上下更覺喜歡。
這就是政治。各取所需妥為讓步是成熟政治家的標誌。袁世凱認定大勢已去,安全自身就成為了最高目標。他很清楚,龍謙當國,絕不會啟用自己了。但自己一手打造的北洋軍得以儲存,等於給自己上了一道最可靠的保險。當即,袁世凱指示楊士琦發電給衡水馮國璋,告知與方聲遠談判結果,以安軍心,“鳴皋啊,你可以請示你家大帥接管衡水了,華甫、芝泉諸人對於老夫的話,至少現在還是聽從的。”
“這個不急。以方某看,我家大帥的目標也就剩了東南了。若是東南也像袁先生這般高風亮節,使國家早日平息干戈,該有多好?”說罷方聲遠連連搖頭。
對此,袁世凱不予置評。
當日下午,袁世凱在洹上村發出通電,號召全國各黨各派認清形勢,服從蒙山軍的領導,早日平息干戈,共同建設新中國。
這封通電的發出,標誌著北洋作為晚清政治軍事舞臺最為強大的北洋派系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亦標誌著袁世凱個人政治生命的終結。更為重要的是,它標誌著中國北方向蒙山軍正式投降了。果然,通電發出的三日內,山西、陝西、河南甚至安徽等省先後宣告接受蒙山軍的領導。
唯一與蒙山軍抗衡的就是建都於江寧的中華民國政府了。(未完待續)
第六節武昌一
南方軍攻佔武昌的戰鬥並不算激烈,只是在漢口有短促的激戰,古小林第七旅部隊橫渡長江,與據守漢口的第二師第四旅(原黎元洪混成協四十二標)發生交火。四十二標的抵抗是自發的,並不算有組織的戰鬥,一部分忠於民國政府的軍官控制的部隊在劉家廟、俄租界附近與渡江的七旅十九團、二十一團部隊交火,幾發迫擊炮彈落入租界,事後引發了俄國領事的抗議。民軍的抵抗迅速被粉碎,民軍部隊或者繳械投降,或者脫去軍服丟掉槍械逃散了。而在漢陽方向,南方軍第七旅二十團、第三旅八團基本沒有遇到抵抗,被黎元洪重新掌握的第二師第三旅(原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一標)放棄抵抗,整體向蒙山軍投降。漢陽鋼廠、軍火廠基本完整地落入了蒙山軍之手。
黃興再次逃脫。估計是走陸路潛往了江寧。但宋教仁、譚人鳳、孫武等人均落入蒙山軍之手,或許他們本就不想走。
至9月27日,武漢三鎮已基本在蒙山軍的控制之下。
龍謙獲悉武昌已經佔領,洪粵誠已獲安全,命洪粵誠負責組建武昌軍政府,龍謙自領大都督,立即恢復武昌之秩序,迎接蒙山軍總部的進駐。
電文發出的同時,留駐長沙的蒙山軍總部分批出發,遷往武昌。
龍謙在離開長沙之前,與山東軍、北方軍主要指揮官們就組建全國性的臨時政府以及選擇首都進行了一番函電交馳的討論。寧時俊、陳超、魯山、石大壽均建議龍謙立即北上,以北京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因蘆漢線已經控制於蒙山軍之手,交通問題已然解決。自武漢北上,總部可以乘坐火車了。
圓滿完成聯絡袁世凱使命的方聲遠也持同樣立場。方聲遠看的比魯、寧、陳、石等人更遠一些。方聲遠以為,建都之地。不外北京、西安及江寧三地,因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的重心東移,西安已經失去了建都的基本條件——它離軍事政治的核心區域太遠了!比較北京及江寧,北京的條件更好一些——有現成的辦公場所。外國駐華使節均在北京。更主要的是,北京是滿清二百餘年的都城。旗人及擁護滿清的力量相對雄厚,又是北洋的大本營,蒙山軍總部及中央政府進駐北京,以其為首都。可以震懾反叛,以利安定。
葉延冰及封國柱建議將首都設在濟南。認為山東乃蒙山軍大本營,民心早附,工業基礎又好,而且,建都濟南,可以安撫為奪取全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