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通訊兵飛馬返回。就在這時,部署於右翼(北方)的第二標方向槍聲驟起,夾雜著已經熟悉的迫擊炮的爆炸聲,馬上有人來報。第二標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打擊。至少一個標敵人攔腰殺出,朝司令部方向展開了突擊!
圈套!中了敵人的圈套了!山東軍在武定部署了強兵,瞄著要吃掉自己!軍事素養還算可以的蔭昌立即做出了最壞的判斷:敵人隱蔽了主力的行蹤,示弱於己。一路將自己誘至預定戰場。然後亮出了獠牙。
現在自己的位置極為不利:前面有林家橋攔住了去路。後面奪佔了高橋,南面是黃河,北面又出現了強敵更為關鍵的是。自己的輜重被奪,部隊馬上就斷糧了!
必須奪回輜重,佔領高橋!林家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急火攻心的蔭昌略一思索,下令第二標拼死擋住北面攻上來的敵人,第一標暫停對林家橋的攻擊,自己帶領警衛部隊返回後路,親自督促第二協奪回高橋!
8月18日中午,吳念指揮第二十旅及第七師直屬隊圓滿完成了對蔭昌第一鎮的包圍,分三路將蔭昌部隊合圍在高橋至林家橋方圓十餘里的野地裡!
確定將第一鎮裝進了自己包圍圈的吳念師長檢點了形勢後,清楚蔭昌部隊攜糧不足的吳念命令部隊堅守陣地,不做主動攻擊,他對各團下令,“敵人攜帶糧食有限,困死他!”
吳念按照預定的計劃,立即徵發民夫,大肆挖掘壕溝,實施他的圍困戰略。
山東軍總部對於武定戰線有兩個假定,一是速決,當德州危急,吳念部當用突襲戰法擊潰第一鎮,瓦解其戰力,然後留一個步兵團配合遲春先騎兵團驅逐第一鎮出山東。二是圍殲,德州無恙,吳念部應採取誘敵深入的戰法,精心選擇戰場,以徹底殲滅第一鎮為目標。
葉延冰第六師在德州的頑強防禦為吳念建立功勳創造了條件。
吳念在武定戰役中展現了良好的大局觀。這位最早受訓於參謀組的老資格參謀官一直做著增援德州的準備,但總部一直沒有增援德州的指令。這樣,在放棄惠民後,吳念設計了包圍圈,以第六十團堅守高橋,給敵以重大殺傷,然後主動撤往林家橋預設陣地,寸步不退,將其擋在林家橋以東。以二十旅主力五十八團隱蔽側翼,待敵軍前出高橋後立即奪佔之,關上敵人東撤的大門。自己親自指揮五十九團及師直屬隊負責北面的口子,必要時實施中間突破,將敵攔腰斬斷,分別殲滅。南面不放一兵一卒,敵人若是向南撤退,我軍銜尾追擊,將其擠壓至黃河岸邊殲滅之!
騎兵團是吳唸的總預備隊,擔負三個方向的策應。
輕敵無謀的蔭昌完全落入了吳唸的圈套。
五十八團成功奪佔高橋,奪取北洋軍大部輜重的訊息傳來,吳念改變了速戰的計劃,決心用圍困的辦法用盡可能小的代價殲滅蔭昌部。這個計劃建立在潛伏於第一鎮的情報處暗子端木良的彙報,與段永清同時打入北洋系長期潛伏的端木良在進入山東後藉機逃脫,迅速找到了遊弋於外側的山東軍騎兵,報告自己的身份後他被迅速送至濟陽第七師司令部,這樣,蔭昌部隊的實力、給養徹底暴露。計算蔭昌的糧食,最多隻能堅持四到五天了,在高橋戰鬥後,吳念判斷蔭昌最多隻有兩日份的糧草了,這個判斷促使吳念下了圍困解決的決心。
吳念在18日中午給濟南軍部的電報中說,“如敵向南撤退,我軍將壓迫至黃河殲滅之,望速動員可能的力量在黃河沿岸部署;如敵就地堅守,我軍將不戰而勝職判斷第一鎮被圍,必將動搖德州北洋主力的決心,因第六師苦戰數日。已無力對撤退之北洋主力進行追擊,職部二十旅是唯一可以用於北進的力量,此時用圍困戰法實為上策”
寧時俊立即覆電同意,指示吳念,以全殲北洋第一鎮為目標,具體指揮軍部不做干涉。
吳念立即啟用預備好的第二手,將事先動員起來的三千民夫放出來,在林家橋以北挖掘深溝,阻止蔭昌向北的突擊。吳唸的打算是建立在敵我兵力大致相等,而炮兵力量不足(山東炮兵全部調至德州了)的前提下。必須掌握足夠的預備隊應付突發情況。所以,手裡的直屬隊及新兵眾多的五十九團就必須藉助地障了!
在蒙山軍中不起眼的吳念在林家橋一戰中展現了卓越的大局觀,因為林家橋之戰的重要意義,由此奠定了他在蒙山軍中的地位。
在第二協對高橋的第一次反攻失利後。心情大亂的蔭昌分別給袁世凱及坐鎮陸軍部的端方發去了求援電。聲稱自己陷入了山東軍主力的包圍。請求德州主力立即分兵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