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部分

採購,買下了德國的兩條生產線和一個修械廠,使得新華源實業軍工色彩愈加濃厚。徐建寅本是搞軍火的,一直希望能夠生產國內所需的全部軍火,現在這一目標就在眼前。等德國彈藥生產線到手,整合機器局原有資源,彈藥生產基本沒有問題了。但火**的產量經考察中興實業後認為不夠,建議或者在兗州擴大產能,或者在華源旗下新建一個規模更大的火**廠。機器局有底子,擴建不難。

向誰請示?徐建寅找的是陳超。儘管龍謙始終沒有出面,但蛛絲馬跡說明,掌控兩大實業集團的恰恰就是手握重兵,深得西太后信任的龍謙。陳超與龍謙又是那種關係,所以,徐建寅鄭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陳超說,考慮火**的配套能力是應當的。但不要多頭開花,重複建設了。要擴張也是依靠中興。而且,提督大人判斷近年來不會有大的戰事,所以,軍工建設當以儲備人才,加強研究為主。不宜花大錢擴張能力。這個觀點很令徐建寅佩服,原先總覺得陳超一個鄉下舉人,見識有限,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新華源成立後,按照徐建寅的建議,為了節省資金,新華源總部就設在機器局,並未新建。但沂州及兗州準備搬遷過來的廠子卻要物色地方。這個冬天,徐建寅和周學熙便帶了一幫人在濟南城郊騎馬四處探尋建廠的地址,大致選了三處,靠著機器局,準備再徵二百六十畝地,建立炮彈和子彈新廠,以及規劃中的新電廠。宋晉國與大衛赴美,其中一項使命便是購買美方比沂州電廠更大功率的火力發電廠。濟南既為新的工業重心,沒有電力,其他的都談不到了。在更北一點靠近黃河的地方,準備建西藥廠。最後就是紡織廠了,這回整合企業,預定將從中興划過來的紡織廠和原華源旗下的服裝廠整合在一起,成立新的紡織廠,地點選在城內。

方案拿出後組織了論證,邀請了周馥、龍謙及濟南知府丁謂濟等參加。周馥是不懂建設的,說不出所以然。而且加大了在燕京活動的力度,一門心思在謀求兩江總督的位子。丁謂濟雖是濟南知府,但只曉得華源實業是巡撫大人異常關注的搖錢樹,而且,華源入駐濟南,地方上的稅收肯定是增加了,徵地建廠,自己增收的機會也大大增強,哪裡會去琢磨徐建寅等人的籌劃是否合理?

只有龍謙看過圖紙後皺起了眉頭,顯然有些不滿意。

“龍大人似乎另有高見?”

龍謙似有難言之隱。

“退思,你是見過世面的。說實話,這搞實業雖屬經世致用之舉,但他們都及不上你。有什麼看法,就給他們提一提嘛。”周馥道。

“本來,作為軍人,不應該干預政斧的事務。既然撫臺大人有令,我就講幾句,供各位參考吧。你們現在做的東西,在美國叫做規劃。既然是規劃,就要考慮長遠。至少要考慮三十年。我不好說我們老祖宗不懂規劃,一些古籍中描述的長安、東京(開封)的城市建設整齊有序,各坊功能明確,肯定是有很好的規劃的。但濟南作為一省之都,卻比較亂,說明原先的規劃不是很好。

大家都對辦實業有著極大的熱情,認為這是富國強兵的重要途徑,參照美國的經驗,隨著工業化的程序,城市會急劇擴大,會出現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咱們國家別的東西不一定多,人口卻是世界第一。理論上是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出現很多巨型的城市的。遠的不說,隨著華源實業的入駐,招工是必然的,濟南的人口定會增加,商業定會發展,城市也會隨著擴充套件。如果搞的好,隨著華源或者其他廠子的建設,一座新城將會湧現。

但建企業選址是有講究的,第一要集中,不要分散。越集中成本越低;第二要考慮汙染,不要將廠子過於靠近水源地和上風頭。濟南的冬天總是灰濛濛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燒煤之故。但西藥廠是有汙染的,決不能靠近黃河,不然,過上幾年,連黃河鯉魚都沒得吃了!第三就是官府要介入,不能置身事外。至少濟南府要介入。大家想啊,建廠要修路,建廠還要招人,要蓋房子。不止是廠房,工人的住所要考慮吧?工人們成親娶妻要考慮吧?那麼多人住在那裡,需要吃飯、洗澡、喝茶、看戲吧?商號、酒肆跟著就要建起來。所以,我認為華源的廠子要區分功能,能集中的儘量集中,能利用機器局的地盤和生產線就儘量利用,但儘量不要建在城內。否則,將來總有一天是個麻煩,旁邊有個廠子每天轟隆隆地響,住戶會有意見的,而且又髒又不美觀。廠子都要用水,特別是造紙廠和西藥廠,都是用水大戶。你們是不知道工業用水是個什麼概念!那絕對不是你能想到的!別覺得咱濟南府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