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拿出已經被轟下臺的沙皇作為“還魂丹”。
王明遠對此又是大惑不解。他從骨子裡討厭皇帝,贊成共和。跟隨龍謙奮鬥十幾年,不就是為了打造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嗎?布黨所宣傳的那些主張,很多不是跟龍謙的理想一致嗎?將土地分給農民,趕走那些腐朽沒落的貴族。不就是蒙山軍的奮鬥目標嗎?為什麼不能選擇與布黨結盟呢?王明遠很想和龍謙當面討論這個問題,十幾年中。他無數次向龍謙請教各種問題,龍謙無數次向他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國家,無數次為此而激動自己不就是在這個崇高理想的指引下浴血奮戰嗎?為什麼視布黨為洪水猛獸呢?
王明遠尚不清楚範德平主導的彼得堡秘密工作,更不知道情報系統曾經密謀刺殺布黨的重要領袖。如果他清楚這一切,他會更加困惑。
現在,“俄國戰略”進入最後階段,那就是在政治上扶持俄國政府的反對勢力,力圖造成俄國的大規模內戰,最好出現俄國的分裂。在軍事上,既要儲存自己的實力,又要使部隊得到充分的鍛鍊,特別是在後勤供應上解決遠端投放兵力的一切問題。而且要在盟國間取得中國的威信。
遠征軍出國作戰一年有餘,漂亮地打贏了羅馬尼亞戰役,在波蘭和德國人打成了平手。比起屢戰屢敗軍無鬥志的俄軍。華軍切切實實地贏得了協約國包括俄國的尊敬。
可是,俄國人的新政權不願意再打了。他們的舉措得到了王明遠充分的理解。在俄國的一年多時間裡,注意軍事以外的政治和民生問題的王明遠完全感受到了戰爭帶給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這是一場在王明遠看來簡直荒唐透頂的戰爭,沒有任何的合理性,俄國人損失了300萬人。那都是年輕力壯的男性,即使是有著近1億4000萬人口的俄國。這個比例也不低了。每一個陣亡或失蹤士兵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破裂。在遠征軍所在的南俄,大片的土地荒蕪了,大量的城鎮被摧毀,有的地方完全見不到一個年輕的男性,地裡耕作的是婦女和老人,境況至為悽慘。在王明遠看來,建設永遠比破壞更光明,更正義。摧毀一棟房屋,只要一包**就可以了,但要修築一棟房屋則複雜的多。為什麼要進行戰爭呢?在他擔任遠征軍司令長官的日子裡,他見了多少被戰火毀滅的城市?波東戰役後,他到前線去為立功官兵授勳頒獎,看到了那麼多異國風情的城鎮完全被戰火所摧毀,見到了無數流離失所的異國居民,他十分同情那些普通的百姓,曾嚴厲下令維持軍紀,並親自下令處死了數十名嚴重違反軍紀的官兵,絕不寬貸,即使是在異國他鄉,他也不容忍軍人對平民的侵犯。
在1917年春季,王明遠曾下令後方駐軍幫助當地居民春耕,也曾下令調出軍糧接濟駐地嚴重缺糧的居民,因而受到了居民真誠的感激。龍謙曾教導過,如果一支軍隊的所作所為得不到百姓的擁護,他們離失敗就不遠了。俄國人民不願意打仗,這個他很清楚。布黨政權提出和平主張,不是完全順應民意嗎?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敵軍的情況,王明遠曾親自審問過德國和奧國的俘虜,從軍官到士兵他全都接觸過,在他看來,德國人也不清楚為什麼要打仗。德國和俄國有仇嗎?哪個德國人和哪個俄國人有仇?為什麼要拼死廝殺導致血流成河呢?
他真的不理解。
俄國人不打就算了,王明遠也不想打。為此,他否決了熊勳和石大壽一再提出的各種進攻方案,只要德國人不攻,自己也不去主動進攻。他不需要赫赫戰功,不需要那些勳章和獎章,即使不能因戰功而晉升元帥軍銜也無所謂。他知道他手下的大將們一定透過自己的渠道向龍謙告狀,但他不在乎。
好在,直到現在,他傾心追隨的老長官並沒有任何的不信任之舉,前線的一切統歸於他,軍事問題更是如此。雖然遠征軍主要部隊和將領大多出自他沒有統領過的北方軍系統,但無論是石大壽還是熊勳,都能夠嚴格執行他的軍令,儘管他們心懷不滿,但尚不敢公開抗拒他的命令。
遠征軍做好了撤退準備。總統擬定的俄國戰略中關於“掠奪”俄國重要的工業資源的命令他是認真執行了的,但不執行以軍備需要搶劫居民生活資源的命令。糧食不能搶,馬匹等大牲畜也不能搶,徵用都要付給居民相應的報酬。是的,這有些迂腐,但王明遠不願意看到一個被自己和敵人徹底摧毀的俄國,不願意看到俄國百姓因戰爭而失去家園,甚至餓死。
撤退他是願意的,為此調整了部隊的編組,將大批部隊從一線撤下來調往後方。他在等待著國內正式撤退的命令,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將這支集聚了國防軍精華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