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人,學生目前還沒有見到河道總督潘大人,不知道他的想法如何。學生到淮安僅僅一日,已經能夠感受到淮安百姓所受的水患之苦。學生考慮,治河的事情自然十分重要,改善百姓的民生,尤其是儘量減少水患對百姓的侵害,也是一項重要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們兩個衙門的目標,應當是共同的。”蘇昊說道。
韓文道:“正是如此。本官身為淮安知府,當蔭護一方百姓。改之若有良策能除淮安水患,那功勞遠比當年在豐城打井抗旱要大得多。僅此一項功勞,就足以報王次輔提拔之恩了。”
“韓大人放心吧,我會努力想出好辦法來的。”蘇昊說道。
韓文也承諾道:“改之啊,你有什麼好辦法,儘管提出來,只要確認是利國利民之事,本官必定會傾全府之力支援你。”
“多謝韓大人。”蘇昊說道。
這場會談,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持續了一個上午。中午的時候,韓文在府署內設宴招待蘇昊一行,淮安府的同知、通判、推官、經歷等都被喊來作陪。韓文鄭重其事地向自己的輔官們介紹了蘇昊等人的事蹟,其中尤其是蘇昊在豐城、播州等地的作為,讓這些淮安們的官員們也都唏噓不己。說到王錫爵親自去考校蘇昊、馬玉等人的才學之事時,眾人臉上那種羨慕加忌妒的神情,幾乎是完全掩飾不住了。
“蘇主事真是年輕有為,加上有貴人相助,日後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同知張啟說道。
通判田有年也感嘆道:“這麼多年,工部從未專門向淮安派過主事來督辦治河事項,此次設立淮安河道主事,只怕是因蘇主事的才學而起,完全是因人設事。朝廷對蘇主事之器重,可見一斑啊。”
蘇昊道:“各位大人過譽了,蘇昊其實只是學了點左道旁門之術,不知怎麼入了王次輔的法眼,對蘇昊委以重任。蘇昊接任以來,寢食難安,惟恐有負朝廷的重託。今日見了韓知府,還有張同知、田通判及其各位,蘇昊心裡才有了點底。日後蘇昊若是在治河方面有所建樹,那定然是各位鼎力相助所致,蘇昊決不敢獨自貪功。”
“哈哈,我等愚笨之人,哪能助蘇主事什麼力啊。只盼蘇主事能夠早日全治河之功,救淮安百萬百姓於水火,這也是我等的心願啊。”幾位官員齊聲地說著漂亮話。
從品級上說,同知張啟是五品,比蘇昊的品級要高,通判田有年是六品,與蘇昊一樣,他們都沒有恭維奉承蘇昊的必要。但是,一方面有韓文的面子,另一方面眾人也注意到了蘇昊的年輕,深知欺老莫欺少的道理,是以哪怕是虛與委蛇,也要說幾句場面話。
蘇昊是本著花花轎子大家抬的想法,反過來向淮安官員們大肆示好,只求未來做事之時,這些人能夠不給自己使絆子。
韓文安排這頓酒宴,則是用意深遠。他把張啟等官員介紹給蘇昊,存著替蘇昊拓展人脈的念頭。他把蘇昊介紹給張啟等人,則又有炫耀自己的勢力之意。韓文初到淮安府,也需要立威,讓大家知道蘇昊是自己的心腹,而且此人前途遠大,對於張啟等人自然也會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酒足菜飽,蘇昊、馬玉等人起身告辭,返回主事衙門。這一回,他們不需要自己去認路了,韓文撥了五名淮安府的老衙役與蘇昊等人同行,說好這五個人未來就留在主事衙門聽用。韓文甚至想說這些人的工食銀仍然留在淮安府衙支出,被蘇昊婉言謝絕了。蘇昊不是缺錢的人,再說,若是手上不掌握著這些人的工資,這些人又憑什麼會聽自己差遣呢。
在淮安府的第一步,蘇昊邁得輕鬆自如。(未完待續。。)
222 火耗
蘇昊回到主事衙門的時候,徐光祖已經從宿醉中醒來,正坐在衙門院子裡的石凳上對幾位負責警衛的勘輿營士兵吹牛。蘇昊見此情景,微笑著走上前去,問道:“徐叔,怎麼樣,休息過來沒有?”
“什麼休息過來沒有?老兒我根本就沒醉!”徐光祖眼睛一瞪,色厲內荏地斥道。
蘇昊也是知道徐光祖脾氣的人了,他呵呵一笑,說道:“那好啊,既是徐叔昨夜沒有喝醉,不盡興,要不今晚我約幾個人來,咱們喝一回盡興的?”
“跟你這種黃口小兒,有什麼可喝的。”徐光祖支吾道,他也是上了些年紀的人,頭一晚喝狠了,沒有一兩天是緩不過來的。這個時候蘇昊說喝酒的事情,徐光祖只能耍賴拒絕。
大家哈哈笑了一通,幾名士兵都散去了,蘇昊叫人送過茶來,就與徐光祖一起坐在石凳上聊開了。
“李世達的日子不好過。”徐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