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案,第5師團進入察南蔚縣後,準備兩面作戰,一面尋找機會佔領山西,一面擔任平漢路方面的右翼掩護部隊,隨時準備投入保定會戰。雖然板垣的心願是佔領山西,但是當時只有服從命令,參加保定會。
有資料表明,9月4日剛剛上任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上任伊始,就把板垣召到方面軍司令部所在地天津聽取板垣關於華北作戰的意見。他們的交談,主要圍繞山西進行。他們談到了山西的名勝,山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談到了閻錫山以及蔣、閻的矛盾。寺內的觀點比較保守,他認為將戰爭擴大到山西十分危險,關東軍也沒有力量進攻山西。而板垣的意見恰恰相反,他對山西的興趣並不是寺內所能說服的。
//
…
板垣的山西〃情結〃(2)
…
寺內認為,基於對華戰爭全盤考慮,方面軍感到應首先擊潰平漢鐵路正面的中國軍隊,也就是實施華北平原會戰計劃,第5師團進入平漢路以西的山地後,主要應作為華北日軍主力的右翼掩護兵團,必要時迅速向保定地區轉進,參加該方面的作戰。
板垣認為,及時拿下山西至關重要,不必對閻錫山和他的晉綏軍過於擔心。以閻在日本留學時的教官身分,30多年來,板垣和閻的往來一直未曾間斷,深知他的為人:狡猾、保守、個人利益至上。有趣的是,閻錫山對日本充滿了幻想。以第5師團和東條英機的察哈爾派遣兵團,從閻錫山的手中奪取山西,是有此把握的。
佔領山西,控制華北,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
由於日軍統帥部缺乏戰略遠見,起初並未打算在山西進行大規模作戰。
40年後,蔣緯國先生主編的《抗日御侮》一書中,也進行了這樣的描繪:
第5師團主力,由懷來攻取蔚縣此時,第5師團基於華北方面軍命令,正準備以其主力由蔚縣向保定平地轉用,唯該師團接獲在晉察省境之中國軍,有采取攻勢之情報,乃決定擊破該方面中國軍後,再向保定平地轉移
由此可見,日軍山西作戰的始作俑者是板垣徵四郎。
//
…
中國軍隊在華北的部署
…
中國空軍馳援晉北長城一線
平、津失陷後,國民政府軍事當局判斷日軍必將向中國內地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為適應全面抗戰的形勢,迅速組建了新的統帥機構,劃分戰區,調整部署。當時判斷日軍進攻的重點(也即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在華北方面。而〃主戰場之正面在第1戰區,主戰場之側背在第2戰區〃。規定第1戰區的作戰任務是:〃近迫該當面之敵,實行柔性之攻擊,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2、第3戰區之作戰,得從容展布。但如敵軍企圖以真面目與我決戰時,則應毅然盡全力以防制之。〃第2戰區的作戰任務是:〃打破敵軍慣用包圍行動之企圖,使其對我第一戰區不敢放膽施行正面之攻擊,同時牽制熱河以東之敵軍,使其對青島、淞滬之作戰不能轉用兵力。〃
中國統帥部對平綏鐵路線十分重視,認為〃平綏路為第2戰區之生命線,亦中蘇聯絡之生命線,更為中國軍隊旋迴作戰之能實施與否之中樞線,應以南口附近為旋迴之軸,以萬全、張北、康保等地方為外翼。要固守南口、萬全(張家口),國軍作戰方有生機;要攻略張北、赤城、沽源,國軍方能展布。如南口、赤城、沽源之線始終為國軍保有,則平、津方面之敵,決不敢冒險南下,故本戰區之作戰任務為:
第一步,以該戰區現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須固守南口、萬全之線,以俟第一戰區轉移兵力之到達。
第二步,第一戰區轉移兵力到達後,向赤城、沽源之線轉移攻勢。
第三步,依戰況之推移,對於山西東北方面,厚積兵力,以期永久固守。〃為加強華北的防禦力量,統帥部從8月上旬開始急向華北調集兵力,調整部署。
至8月中旬,各部隊的部署已基本上就緒。第1戰區方面,以津浦路北段為右地區,由第1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部防禦,部署於靜海、馬廠、固安、霸縣、雄縣地區;以平漢路北段為左地區,由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部防禦,一部位於琉璃河、高碑店地區,主力位於房山、保定、徐水地區;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部為第1機動兵團,位於北平以西地區,準備策應平綏路上昌平、南口的作戰。第2戰區方面,以第35軍、第13軍等部組成第7集團軍,由傅作義任總司令,湯恩伯任總指揮,部署於察哈爾地區,阻擊沿平綏路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