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如果本帥真的缺銀子,會給虎豹軍和地方駐軍定那麼高的餉銀嗎?簡直是笑話……”

說完,衛徵也不管孫承宗臉上不斷變化的表情,扭頭對軍師命令道。

“軍師,既然咱們孫大人說我們‘窮兵黷武’,那你就用資料,告訴孫大人,我們此次出擊蒙古的收穫,讓孫大人聽聽,我們到底多有錢?用不用欠發將士們軍餉。”

“是,大帥……”軍師周書源一改往日看到孫承宗的嚴肅表情,滿臉笑容的回答。

“孫大人,此次出擊陝西,除了我們上報朝廷的巨大戰果。我們還趁著蒙古人損失大量青壯的有利時機,派出三路步騎殺入蒙古,在蒙古境內大肆劫掠。”

“到目前為止,出擊蒙古的三路大軍,已經全部得勝而歸。”(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一章 經濟實力

“經過統計,此次出擊蒙古,僅僅從蒙古各部落搶掠回來的金銀,就達到驚人的一千一百二十萬兩……”

“除了這些可以直接進行使用的金銀外,還有數不清的牛羊和戰馬。”

“如果將這些牛羊戰馬,也換成銀子,那就有至少兩千萬兩。”

聽完周書源介紹,坐在椅子上的孫承宗,已經不能用‘震驚’這兩個字來形容他的表情,而是震撼……

對,就是震撼……

對虎豹軍出擊敢殺入蒙古這個魄力的震撼,對虎豹軍巨大收穫的震撼……

震撼過後,孫承宗就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虎豹軍的真正經濟實力。

一次出擊蒙古的戰鬥,就有近乎於三千萬兩白銀的收益,那整個山陝總督府呢,每年會有多少收益呢?

得到衛徵示意的周書源沒有讓他等太久。

對著面前仍然處於震撼中的孫承宗回答:“孫大人,經過長達半年發展,我山陝總督府每年可以獲得的收益,都在四千五百萬兩以上。”

“第一個收益,毫無疑問是山西已經種上糧食的上千萬畝屯田。上千萬畝屯田,即使按照一畝屯田四鬥糧食的標準來徵收賦稅,一年也有四百萬擔糧食。”

“現在,北方數省的糧食價格,已經達到五兩銀子一擔。所以,僅憑山陝兩省的屯田,總督府每年都有至少兩千萬兩銀子的收益。”

“另外,到了明年,總督府還會在陝西再開出一千萬畝的屯田。加上山西仍然在不斷擴大的屯田。爭取讓山陝兩省的屯田數量。突破三千萬畝。”

三千萬畝屯田。聽起來很多,非常嚇人,其實不然。

要知道,在幾百年後的山陝兩省,光山西一個省份,耕地面積就達到驚人的六千萬畝。如果再加上陝西,上億畝耕地,還是有的。

所以。即使衛徵開出三千萬畝屯田,也才達到後世的三分之一不到。

唯一讓衛徵感到遺憾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口太少了,即使自己將這些土地全部利用起來,變成屯田,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耕種這些土地。

不過,坐在面前的孫承宗並不知道這些,也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一臉震撼的他,已經再次被三千萬畝屯田所帶來的稅收給震撼了。

三千萬畝。按照稅收比例,山陝總督府就可以一次性收穫一千兩百萬擔糧食。如果糧價不變。這些糧食就是差不多六千萬兩銀子……

要知道,朝廷在整個大明朝的土地稅收全部加起來,也才數百萬兩之多,連山陝總督府的一個零頭都比不上……

面對如此巨大的差距,一心為了大明朝的孫承宗,當然要去思考其中原因。

坐在面前的周書源,就好像清楚孫承宗心中所想一樣,直接對面前震撼過後,就是一臉沉思的孫承宗問道:“不出我的意料,孫大人一定是在想,和山陝兩省相比,朝廷的糧稅為什麼會那麼少吧?”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朝廷的糧稅,從大明建國以來,就沒有改變過。”

“大明建國之初,一擔糧食的價格才五錢銀子。而現在呢,糧價上漲了十倍,朝廷徵收糧稅的標準卻沒有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致命原因,註定了朝廷不可能有太多的糧稅。”

“那就是大明開國以來,太祖皇帝定下的一個規矩:官紳不用納糧……”

“整個大明朝,少說也有幾億畝的土地,就算一畝田納糧一斗糧食,全部加起來也有幾千萬擔。可是,正因為這個官紳不用納糧的規矩,讓越來越多的土地不用納糧,最終導致朝廷的糧稅越來越低,而且越來越難徵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