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是英國貴族,無論如何,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更願意和英國成為盟友,而不是對手。
他曾經和首相據理力爭過,可是在首相和倫敦的政要看來,相比於強大的日本,強大的中國反而更可怕,更令人擔憂,所以在這場衝突越發顯現隨時爆發的可能時,英國依然選擇了日本,放棄了中國。
這種選擇讓他非常無奈,只能眼看著中國人為了獲得軍艦,向德國提供致遠艦的圖紙,再接著德國人在借鑑致遠艦的基礎上大造致遠艦。
當然費舍爾的這番話聽在其它人眼中,卻只是得到一個被致遠艦華麗的外觀了眼睛的評價。在致遠艦橫空出世之後,在最初的驚訝與震驚之後,又開始受到歐美出版物的猛列批評,其中大多數批評都是因為05年9月《工程學》雜誌上一篇文章而起,這篇匿名文章對致遠級的相關資料非常熟悉,附帶的一系列的方案也相當jīng確,甚至有人懷疑作者可能是參與致遠艦設計建造的英美德等國技術人員所著。
那篇文章讓各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了解了致遠級,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但卻偏見極深,什麼雜著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多國的裝甲,龍骨來自六個國家三十家工廠、採用各國尚未採用的iǎ管鍋爐,而且是來自中、美兩個國家,蒸氣輪機則英美兩國製造,總之從那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致遠艦”,根本就是中國的工人,在英、美、德三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利用來自多國的零件“組裝”出的一艘戰艦,而中國人唯一創造的只是致遠艦的建造奇蹟,3500名工人,不分晝夜的日夜趕工,在十個月內建造了這艘戰艦。
覺察到自己提到致遠艦時,眾人尤其是來自維克斯公司設計人員眼中的輕蔑,費舍爾忍不住一嘆,他們就沒有意識到致遠艦對戰艦掀起的的劇變嗎?
“閣下,很多人很難意識到戰列巡洋艦的**意義,在他們眼中,偏見往往主導著意識”
在會議結束後,坐在費舍爾的辦公室內,傑里科不無遺憾的對費舍爾說道。
“傑里科,我一定會爭取建造更多的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