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部分

在東沙以南海面再進行白晝艦隊炮戰,這一次目的同樣是在於消耗聯合艦隊。

4.X+1日夜晚,佈署於呂宋海峽內無人小島上的小型魚雷艇對試圖穿越呂宋海峽聯合艦隊實施魚雷夜襲。

5.X+2日白天,在呂宋海峽附近繼續白晝戰,而這一次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艦隊決戰,之前的決戰、夜襲在於的消耗聯合艦隊主力艦彈藥、使其無法補充燃煤,同時削弱的聯合艦隊實力,最終在呂宋海峽的最後一次決戰,在高雄補充彈藥、煤炭之後的鎮洋第一艦隊,便可以最優勢之狀態全力攻擊聯合艦隊。

至於第六次攻擊,在蘇躍揚的計劃之中,根本就不存在第六次攻擊,在第三次海戰炮戰打響之後,不到一個小時,聯合艦隊主力艦就會耗盡彈藥,到那時就是一邊倒的戰鬥。

可問題是,如果日本不採用呂宋海峽航線,那麼迫使其走呂宋海峽撤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必須要修改作戰計劃。

“根據現在掌握的情報分析,為確保安全,日軍很有可能選擇南方航線,此時,交戰海亦從我軍所主導之西海附近海域海戰變為由日方選擇的南沙附近海面,如此對艦隊造成了不利影響,由於距離過遠,加之高雄港記憶體在日方間諜,如長時切斷電報,很有可能引起日方警惕,為避免發生這一情況,因此我們需調整全盤計劃,同時將驅逐艦隊北調、魚雷艇部隊南調,依託第一次夜間實施一次夜間攻擊,從而謀求最大限度擊沉、擊沉敵艦,X+1日白晝第二次炮戰為海上之決戰。”

“這意味著,”

“意味著我們需要承受更多的損失”

一句話自蘇躍揚的口中吐出,儘管原有計劃中的五次攻擊都充滿風險性,但是絕沒有這一次風險大,變五次攻擊為三次攻擊,而戰役目標卻是同樣的,全殲至少重創日本聯合艦隊,可這卻意味著海軍需要承受更多的損失。

原本無論是在新舊計劃之中,對於老艦為主的第二艦隊,實施壯士斷臂的策略,以第二艦隊的犧牲,換取擊敗聯合艦隊的可能,犧牲驅逐艦艦隊、魚雷艇隊,以達到削弱敵艦隊實力的目的,無斷了斷臂或是斷指,其目的都是為了解讓第一艦隊贏得更輕鬆,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