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地,同樣的也是戰壕,跟第一道戰壕一樣,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一道戰壕的身後是完全暴漏在而到戰壕眼前的,如果對方突破一道戰壕,想要依託工事進行射擊的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哼!”
聽著張野的解釋,段祺瑞也沒了轍。
人家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了,並且把身份也擺的很正,論資歷,張野是晚輩,這個張野也承認,現在只不過是在工作中產生了分歧,如果段祺瑞仍舊死抓不放的話,恐怕會授人話柄,自損形象。
無奈之下,段祺瑞只能冷哼了一聲,不再多說。
“好了,大家不必在掙了,就按張野說的辦,去掉十人,如果不滿意的話,明日下午可到張野的陣地上瞧一瞧再作商議。”
袁世凱見雙方已經正的面紅耳赤,如果自己再不出來制止的話,恐怕會引起內訌。
雖然袁世凱也不怎麼看好張野,但怎麼說也算是後起新秀,一味的維護老人而不管新人的話,這對於袁世凱在軍中的形象會受到一定的打擊,得不償失。
而一隊人馬又能掀起什麼大浪?十人就十人,咱不是還有一千多人呢嗎?幹掉他一百四十來人照樣沒問題。
散會過後,張野直接返回了營地開始佈置陣地,而袁世凱單獨留下了徐世昌以及段祺瑞。
徐世昌,袁世凱死後撐起了整個北洋,雖然最後北洋集團仍舊分崩瓦解,但那是大勢所趨,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內部已經是矛盾重重,各方利益糾結不斷,袁世凱在的時候這些人還不敢表現出來,但是死後卻沒人可以壓制的住。
段祺瑞,文武能人,曾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留學德國柏林軍校,習炮兵專業,曾進入過克虜伯火炮工廠工作學習,對於火炮的瞭解在清朝可謂是最深的一人。
而後來更是步入政壇,成為了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也就是九位總理其中的之一。
“卜五、芝泉,覺得張野這個人如何?”
待所有人都走完之後,袁世凱終於開口了。
段祺瑞看了看袁世凱,從對方的臉上看不到任何的資訊,而此時段祺瑞也在生著悶氣,剛才著實被張野給氣的不輕。
作為大清炮兵第一人的段祺瑞,竟然被一個小小的隊官給藐視了,這不管放到誰身上都不會旁若無事的。
“恐又是一個趙括吶。”
先前張野已經表明了自己的位置,此時段祺瑞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張野的壞話,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張野做出一個自己認為正確的評價。
“嗯,從目前來看的確如芝泉所說,到底如何,後日演練過後便可知曉。”
徐世昌倒是有所保留,雖然他也並不看好張野,但此人表現的有些讓人看不懂,說他狂,他卻敢讓你去驗證,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卜五這次倒是跟我想到一塊了。當時我也是從張野的簡歷上看到了曾留學柏林軍校的資歷,後來去問的時候,他竟然坦然的承認了畢業證書是偽造的,但他訓練出來的兵半年前我曾見過,的確不錯,於是便有了這個約定。
其實這一次的演練並非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誰勝誰負都無所謂,我們還有時間去調整,最重要的是,我倒是要看看,張野和德國教官訓練出來的兵到底那個強上一些。”
袁世凱如實的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以一敵數,這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誰都知道,而袁世凱的心裡也有個最低的底線,以一擋二,只要張野完成了這個目標,那麼袁世凱就會提拔張野,並且讓他擔任督練處總教官的職位。
雖然年紀小,但只要有本事,哪怕年紀再小袁世凱也敢用。況且張野還沒有明確的派別,如果真是一塊璞玉的話,這時候拉到自己一方顯然是最划算的。
如果不是璞玉,那麼袁世凱的這項舉動也可以獲得更多人的讚歎,從而為自己積累聲望,所謂一舉兩得,對於他又沒什麼損失。
至於德國教官,其實袁世凱更加傾向的還是本土教官,否則的話也就不會對本土教官的陽奉陰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導致德國教官開始混日子,不再賣力的去訓練部隊。
“哦,原來是考驗啊,早說嘛,也不至於讓我白生一場氣。”
聽了袁世凱的計劃,段祺瑞有些無語,但也無可奈何,提拔新晉將領很重要,這個他們都知道,雖然對於張野的人品段祺瑞還保留一定的懷疑,但如果真的有本事的話,段祺瑞倒也不會跟他過不去。
畢竟是留過洋的人,思想什麼的也比國人開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