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祿,雖然地位比較高,又為近衛軍購買了三千多支步槍以及數量眾多的子彈,但士兵們都是漢人,早就對滿人有所不滿了,所以也不會對榮祿有什麼感恩戴德的想法。
甚至將原本應該屬於榮祿的威望,一股腦的全都塞給了張野,大家甚至都以為,若不是張野,榮祿才不會購買這些裝備呢,而且這裡面他剋扣了多少銀兩也沒人知道。
榮祿自以為自己在軍中也樹立了一定的威望,但卻不知這次他著實是吃了個啞巴虧,而且還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啞巴虧。
三個月的時間,榮祿只來過近衛軍三次,前兩次是檢視訓練的情況,再看了一會兒之後便走了,佇列訓練等基礎訓練,榮祿也沒心思繼續看,第三次則是送槍,而張野也順便給榮祿塞過去了一張一千兩的銀票。
現在小金庫越來越豐富,張野送禮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畏手畏腳。
第二十四章:世道不太平
1896年10月,北京的天已經漸漸的寒冷了起來,再過一兩個月,溫度差不多也要降到零度以下。
不少達官貴人紛紛開始閉門不出,以此來迎接寒冷的冬天,特別是那些女眷們,除了購物以外,便是幾家女人坐在一起閒聊八卦,日子可謂舒坦的不能行。
而這一個月以來,俄國人不僅一次的像清政府施加壓力,甚至企圖直接對清出兵。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便是因為一箇中俄密約,這個俄國不費一槍一彈,便達到割據東北的目的。
剛開始那兩個月俄國人倒還老老實實的,但是緊接著,俄國人在遠東地區便開始動作不斷,清政府無心再戰,部隊也實在是不堪一擊,被寄予厚望的新軍還未整訓完成,而這,也是迫使清政府去跟俄國人簽下條約的原因之一。
月初的時候,俄國人再一次提出要派兵進駐東北,但卻被慈禧給拒絕了。
別的地方倒是好說,給他們也就給了,但這個東北卻不行,那裡畢竟是滿族起家的地方,丟了哪也不能丟了老家。
甲午戰爭的時候,清政府急於談判,甚至不惜簽訂賣國條約也要趕緊解決戰事,無疑就是為了保住奉天。
原本還以為跟俄國人簽訂了中俄密約,日本人就不敢窺視東北了,結果沒想到,日本人非但沒有放棄東北,清朝甚至還給了俄國人一個干涉東北事物的理由。
這下清政府騎虎難下,朝堂上下到處都是唉聲嘆氣之聲,但卻沒有更好的方法。
透過這三個月來的表現,加上榮祿以及李蓮英不斷的在慈禧耳旁說張野的好話,並且說張野是如何如何的忠誠等等,現在慈禧已經多少對張野有些信任了。
張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卻也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三個月內平均每隔半個月就會給李蓮英送去一千兩銀子,榮祿這邊也差不多。單單是花在他們兩人身上的就已經一萬多兩銀子。
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好歹李蓮英和榮祿並沒有忘記這個道理。
今日慈禧聽李蓮英說近衛軍已經完成了新兵訓練,馬上就要進入正式的訓練了。這本來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李蓮英卻把近衛軍給說的天花亂墜,什麼只用了兩個月訓練出來計程車兵,看起來就要比整個京城計程車兵還要精銳。
其實也就是這樣,軍隊的容貌是靠佇列以及氣質表現出來的,現在部隊的氣質已經出來了,唯獨少了點血氣,當然了,這只是列隊情況下,真到了戰場上,近衛軍依然不堪一擊。
反正聽李蓮英吹的那麼厲害,慈禧也就那麼以為了,而近日慈禧正被俄國的事情給搞的頭暈本來就打算找幾個人問問,看能不能找到點處理的方式。
李蓮英這麼一提,慈禧順帶著也就把張野給召了進來。榮祿雖是兵部尚書,但卻沒有一個讓人放心的戰略眼光,用來守家還可以,對付外國人,榮祿顯然有些不太夠格。
慈禧倒是也想聽一聽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在這件事情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南門外,小太監將張野領進去,這是張野第二次進頤和園,相比較上一次而言,這一次張野倒是更大方了些,直接給了領路的小太監五十兩銀子。
這倒是讓小太監高興的合不攏嘴,也暗暗的責怪自己,上次張野給的少,說不定人家那時候是真的窮呢?現在發達了,給的小費也增加了五倍。
一路上小太監不停的跟張野聊著天,說著最近頤和園內發生的事,並且叮囑張野該注意哪些方面等等。
到了排雲殿下,小太監更是將張野安排進了屋內,茶水伺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