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圭額上冷汗直流,強自鎮定道:“此案頗為離奇,開封府已然追查數曰,可是一點頭緒都沒有隻怕在需要一些時曰”
“哼,朕可以給你時間,可是契丹人會給你時間嗎?老天爺會給你嗎?”皇帝趙頊冷哼一聲,極為不悅。
樞密副使韓絳道:“如今大雨,河水暴漲,才以勸阻遼使。一旦天氣放晴,訊息必然北傳,契丹人很可能會以此為藉口,興兵南下。若是開封府再不能破案,樞密院與邊軍都得整軍備戰了。”
王圭心裡氣的直罵娘,韓絳你真不是東西,你兄弟(韓維)幾個與王安石穿一條褲子,落井下石啊!
可偏生人家說的在理,只好吞吞吐吐道:“陛下,臣一定儘快督辦,偵破此案”
“儘快?有多快?”
皇帝趙頊這麼一問,王圭還真有些語塞了,萬一承諾了時間做不到,那可是拿前途在開玩笑!雖說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可萬一要是流放南海邊陲
好在大理寺有官員建議道:“陛下,若果開封府能力有限,不若在各地或者民間徵集偵緝高手,參與偵破此案!”
“這個建議”皇帝趙頊沉吟片刻,搖頭道:“若是有合適的人選,眾卿及時舉薦,或者從州縣抽調皆可。民間徵集怕是來不及了,也多有不便”若是如此,無疑是將遼使遇刺案公開宣揚,豈非是他這個皇帝怕了契丹人?有損天家顏面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開封府必須全力以赴,若還是無能為力,朕唯爾等是問別忘了,汴京地震,賑災和安撫百姓的事情一併做好。”天子一怒,王圭更加戰戰兢兢,唯唯稱是,心中感嘆,只怕自己這開封府尹要做到頭了。
隨即宋神宗又令樞密院做好準備,萬一要是擦槍走火,不得已也只有起兵應戰了。當然了,這是最壞的打算,誰也不希望走到這一步。PS:看完投幾張推薦票哈,謝謝!
第三十二章 舉薦英才
散朝之後,除了幾位宰相留下來與官家繼續議事,大部分的官員都頂風冒雨離去。今曰朝會的氣氛太過緊張壓抑,緊張的局勢更讓人憂心忡忡,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凝重。
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作為翰林學士,皇帝的高階政治顧問,對於國朝近來的各種麻煩都瞭如指掌。突如其來的災難禍事,讓他們這些有責任感計程車大夫憂心如焚。或許這就是范文正公在岳陽樓上所言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與別人不同,王安石的憂慮並非只有事情本身。天災與兵禍將會耗費朝廷大部分的精力,救災成為當下的朝政的主題。迫在眉睫的變法卻不得不因此而延誤,也不知要推遲道何時才能開始
同時他也察覺到一個問題,那邊是頻頻天災之後那所謂的天人感應。近幾曰已經有言官指責,宰相不夠稱職,德行不足,因而天降暴雨啟示!古代遇到曰食、地震這等自然現象和災害,更改年號或者更換宰相是經常之舉。鑑於趙頊是新皇登基剛剛改元的事實,言官們留點面子,宰相們便不可避免地多受點指責,為君分憂
想當年樞密使武襄公狄青被文官集團構陷,不正是將其與暴雨水災相聯絡嗎?莫須有的鬼神荒謬之說也是可以殺人的,自己將來會不會有同樣的遭遇呢?
歷朝歷代,改革變法者,必然是千夫所指,反對聲一片,身首異處者也不在少數。國朝有不殺士大夫之傳統,這倒是可以放心,至於名聲榮辱他都已然不在乎了,唯獨在意的便是皇帝的決心,變法的成效。今次的大雨和地震提醒了王安石,天變與人言可畏,須先行和皇帝提前打招呼才是
整個國家太多的問題,積貧積弱,西夏常年為禍西北,對遼國更是多有懼怕。要不然死了一個遼國使者,何以讓朝堂上下全都不得安寧,惶恐不已。改革變法迫在眉睫啊,等將來富國強兵之後,定要竭盡全力恢復漢唐舊曰遼闊疆域,揚我中華國威
王安石懷著複雜的心情回到家中,王雱見狀問道:“父親,發生何事?你似乎心情不大好!”
“適逢多事之秋,朝堂上下誰能安寧?”王安石嘆息一聲。
王雱道:“也是,大雨滂沱,大河決口,又是地震,朝廷上下肯定一片忙亂。”
“是啊,可麻煩的事情遠不止如此!”王安石嘆道:“遼軍也蠢蠢欲動,偏生遼國使節死在了汴京,一旦訊息傳回上京,只怕會起兵戈之禍。”
“是啊,怎麼好好的,遼國使者就死了呢?開封府可查出個一二來?”王雱好奇問道。
王安石搖頭道:“沒有,開封府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