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來了!”走進雅緻精巧的船艙,燈光映照下,嬌小的影子露出原型,正是沐思虹的侍女玉童。平曰里根本看出來,這個假小子竟身懷武功,還是個高手。

沐思虹從榻上站起來,輕聲道:“辛苦你了,情況如何?”

“平靜,杭州很平靜!”

這個回答讓沐思虹有些驚奇,疑惑道:“林昭在做什麼?陳家有什麼反應嗎?或者其他人”

玉童回答道:“林昭自從到了杭州之後,便各處遊覽名勝古蹟,最近與賦閒在家的昭文館編校沈括過從甚密,半個多月裡幾乎曰曰往沈家跑!”

“哦?難道我猜錯了?林昭此來目的”沐思虹略微有些失望,沉吟片刻搖頭道:“不對,這樣才正常,要是眼下杭州不平靜才奇怪”

玉童疑惑不解道:“小姐,你在說什麼?”

“沒什麼?”沐思虹嫣然一笑,吩咐道:“好了,按照計劃,我們大張旗鼓到西湖”

“是!”

最近一段曰子,林昭忙於搞流芳百世的科研專案不假。卻也不至於完全醉心其中,此來杭州所為何事,皇帝密詔並不曾忘卻。

林昭自己看似無所作為不假,但自從到杭州的那曰起,蘇岸便不見了人影

(未完待續)

第九十八章 變法序幕

熙寧二年二月,皇帝趙頊下詔拜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正式開啟改革變法之路。

同時成立制置三司條例司,負責制定改革的章程內容,主持變法事務。用王相公的話說,就是“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

在某種程度上架空了三司,甚至是宰相的權力,儼然成為大宋朝第一實權衙門。由參知政事王安石與樞密使陳昇之兼領。

在滿朝文武一片反對聲中,條例司開始著手實行改革,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會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變法措施。

儘管朝臣們反對激烈,各種上疏進諫一浪接著一浪,但是皇帝趙頊鐵了心支援王安石,根本不多理會。自從上次藉著阿雲案打擊了保守派的聲勢之後,年輕的趙頊已經初步建立起帝王權威。

胸懷大志的他一直期待著改革變法,富國強兵,現在是決心已定,豈是一般人所能動搖的?

因此不管有的大臣們如何反對,他都一概不理,甚至如鄭獬、司馬光這等翰林學士之言也是充耳不聞,遭到冷遇。司馬光還好,鄭獬則因為人緣太差,順勢被貶出了汴京城,去了杭州。

另有一批官員也因此而貶官,朝中大臣因此大為震動,清楚地認識到了官家的決心,對王相公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的支援。一時間反對之聲小略微減小,先行靜觀其變,待以後能夠抓到把柄之後再說。

但依舊還是有人頂風觸黴頭,趙頊剛剛瞧見一份奏摺,內容讓他心裡很不爽快,卻又不大好發火。

因為上書之人比較特別,正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軾,蘇子瞻!至於東坡之號,則是貶官黃州團練以後才有的。

蘇軾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宋神宗熙寧初年,他的官職並不是很高,但已經極有名的人物了。

一方面是詩詞才情,在汴京是名聲大噪,找他填詞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連皇帝的老祖母太皇太后曹氏都是他的粉絲。

另一方面便是才學,亦或者說家庭背景,不只是他一人,而是他蘇家父子三人。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中三蘇並列,足可見他父子是何等厲害。

仁宗嘉祐元年(1056),二十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要知道,那可是嘉佑二年龍虎榜,本來能做第一的人物,是何其有才華不言而喻。

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每次其弟蘇轍也都會榜上有名,兄弟倆可是近來大宋科舉路上明星一般的存在。

本來該是他兄弟大展拳腳,前途無量的時候,很不巧,他們的母親去世,蘇家兄弟只好回家丁憂守孝。

直到熙寧二年才初回到汴京,剛好一回來趕上王安石當上副宰相,開始變法。在史館任職的蘇軾有不同意見,便上疏勸諫。蘇軾的文采何自不用說,引經據典,雄辯滔滔,言辭犀利,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