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畢昇,果然是畢昇!可怎地就去世了呢?

沈括續道:“畢昇生前與小侄熟識,此物是他生前所贈,畢昇去世之後,小侄心有感懷,一直珍藏著。前些曰子回家,他知我喜歡稀奇物事,才取來與我觀看的。怎麼?東陽似乎饒有興趣?”

關於泥活字和畢昇的記載來自沈括的《夢溪筆談》: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畢昇去世比較早,至於泥活字則是由沈括的侄子儲存下來的。

至於畢昇和沈家到底有怎樣親密關係?這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這項技術聽沈括的意思,畢昇已經去世十幾年了,這泥活字也被珍藏了十幾年,當真是暴殄天物啊!

林昭沉聲道:“沈先生不覺得此物意義非凡嗎?”

東西送來有幾曰了,但是沈括卻並未認真在意過。未及細看,故而也不曾考慮過作用效果。

此刻聽過林昭這麼一提醒,沈括才仔細觀察一番,思索其中門道,片刻之後,悠悠道:“好東西啊,此物若大行於世,與文教是大有裨益啊!”

“沒錯!”林昭嘆道:“這位畢昇先生真是妙手巧思,此物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啊!”

沈括又道:“只是這泥活字製作雖然容易,但容易損傷,而且下面的字跡似乎也不怎麼清晰,印製重要書籍怕是”

宋朝是一個物阜民豐,精緻文雅的時代,宋詞的婉約清秀就是很好的明證。在印刷品方面的喜好也是如此,首先的要求就是清晰美觀。

實際上在宋朝,活字印刷的應用確實不多,當時的主流依舊是雕版,原因也可能與此有關。因此活字印刷術想要大面積推廣,改良是個很重要的環節。

“用木頭製作活字可否?”林昭依稀記得,後來似乎有人使用木活字,材質上比泥要好一些。

沈括搖頭道:“木頭精緻了許多,但若是要刻字,對木質要求必然很高,而且印刷難免要接觸墨水,木質受潮容易變形腐壞,怕是也多有不便。”

“陶瓷?錫?如果從材質堅硬,不易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