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文士解釋道:“西湖現在是湖,早年卻不是是海!”
“海怎麼會變成是湖呢?”
“是因為漢朝修建了寶石山到萬松嶺的海塘,再加上多年泥沙之功”
“泥沙之功?”
“不錯,蘇杭一帶的土地可能都是大河沖積泥沙所形成”
“泥沙沖積?”見年輕人不斷撓頭,全然不解。林昭見狀不禁好笑,如此簡單的地理知識怎麼就不懂呢?
林昭笑著隨口道:“沖積平原嘛!”
“哦?”中年文士猛然轉身,不由有些驚詫,問道:“尊駕知道這個理?”
廢話,難不成地理課白上了!林昭笑道:“大江河從上游山間而來,河水之中裹挾了大量泥沙,因為上游地勢陡峭,水流快,故而泥沙不曾沉下淤積。到了下游,都是平坦沃野,河水流速自熱放緩,於是混合在其中的泥沙便沉積下來,越積越多,時間久了便形成了陸地”
“不錯,正是這個道理,在下想了許久才明白,尊駕一句道破,真是佩服!”中年文士驚奇地看著林昭。
那青年似乎還不明所以,說道:“要是這樣,那泥沙在入海之處淤積最多才是,時間長了,河口還不得越來越高,完全被都堵塞了?”
“不會,因為有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呃,隨著大地運動,會產生一個向右的力,會讓水流偏向右側。不相信去看看大河河口,皆是右岸水流速快,河道被沖刷,越來越深。左岸因為流速較緩,泥沙沉落,逐漸淤積,就是這個道理。”
“不錯不錯!”中年文士幾乎眼放光忙,異彩連連,讚歎道:“這位公子說的在理,困擾許久的問題總算是有眉目了,不過,敢問尊駕,這地轉偏向力是何物啊?可否解釋?”
“這個,地轉偏向力”在信奉天圓地方學說的古代,林昭還真不知道怎麼解釋!
中年文士只道林昭是因為陌生之故,不願談及,當即笑道:“在下沈括,不知尊駕如何稱呼?”
“在下林昭”林昭說話間猛然反應過來,他叫什麼?
“你叫沈括?”
“你便是林東陽?”
兩人不約而同看著對方,都震驚不已!
~~~~~~~~~~~~~~~~~~~~~~~~~~~~~~~~~~~~~~~~~~~雷峰塔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曰慧峰下淨慈寺前,乃吳越國王錢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黃妃塔”。後來吳越王錢弘俶六十大壽,飲了宋太宗賀壽酒水,暴斃而亡,留下一段迷霧重重的疑雲揣測。
吳越國就此結束,興許是宋朝為了有意淡化錢氏對兩浙地區的影響,黃妃塔也就改名了。因為是修建在南屏山向北延伸的雷鋒之上,故名雷峰塔。夕陽西下之後,寶塔與夕照,加上雷鋒山勢以及鬱鬱蔥蔥的樹木,再與湖水相映照,景色甚美。
此刻塔頂站著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凝望遠處的斷橋,沉默不語。片刻之後,身後腳步聲響起,一個侍從模樣的人走來,躬身道:“少主,宋官家趙頊派了一個叫林昭的年輕人來杭州!”
“林昭?”
“是的,此人不過二十歲左右,不過去歲在汴京鬧出的動靜可不小!”
“趙宗詠家有什麼反應嗎?”
“沒有?”
“嘿,趙家叔侄兄弟到底唱的哪一齣啊?哼!”男子冷哼一聲,吩咐道:“密切盯著他們,有訊息及時稟報!”
“是!”
(未完待續)
第九十六章 科學啟發
有時候就是如此巧合,林昭沒想到來西湖閒遊,竟然遇到了沈括!
沈括是仁宗末年進士,先後在多地為官,中年時間還曾為翰林學士,代理三司。
不過沈括青史留名卻並非因官職地位,而是因為享譽後世的《夢溪筆談》,因為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學家。
古代科技發展緩慢,但每個朝代都有其傑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漢之張衡,南北朝的祖沖之,明之徐光啟、宋應星,宋朝最傑出的代表無疑就是沈括了。
其成就不勝列舉,比如發現地磁偏角,凹面鏡成像原理,飛鳥圖,以及發現必將大行於後世的石油。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更是流傳千古,影響深遠。
沈括於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考中進士,被任命做揚州司理參軍,掌管刑訟審訊。英宗治平三年(1066),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
在宋朝能進入館閣任職,那就是前途無量的象徵,可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