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岸又是一聲嘆息,充滿了無奈與惋惜。
原因無它,正是為狄青的命運感慨。在宋朝重文輕武的大環境下,狄青擔任樞密使,成為宰相一級的存在,無疑是觸碰了文官集團的面子,對狄青是群起而攻之。
什麼狄青家的狗長角,有人說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連京師發水也被認為是狄青導致的。狄青無可奈何,避居相國寺,卻被認為是要奪取王位的行動,各種汙衊與謠言滿天飛。
無奈之下,宋仁宗只得將狄青貶出汴京出知陳州。即便是在陳州,似乎還是不放心狄青,每月遣中使命為撫問,實為監視。正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之下,狄青精神壓力巨大,最終鬱鬱而終,享年緊緊四十九歲。
即便是後來被追諡為武襄公,依舊無法排解大宋軍人心中的傷感與嘆息。
比如蘇岸,他一直將狄青為偶像的。本來西軍,後來調入禁軍之中,還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改變武人地位低下的問題,對此蘇岸和很多軍人一樣,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也是為什麼,在登州相遇之時,林昭對武人好評之時,蘇岸感動的原因,繼而才一直悉心追隨林昭。
“唉!”林昭也是一聲嘆息!
過去已成惘然,已經無法改變,但是將來
而今已經是熙寧年間,距離靖康之恥也不過一個甲子而已,軍事實力對於大宋朝的重要姓不言而喻。
要說裝備與戰鬥力重要,倒是在整體軍事思想面前,還是遜色一籌。倒是大宋朝改變不了現在這種重文輕武的思想,後面的情況依舊是難有起色。即便是西軍,這樣一支大宋朝最為精銳的軍隊,銳氣也在曰漸消磨。
長此以往,危機曰漸加深,難免讓人憂慮!
王安石變法本意是富強國家,先不說能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單是軍事方便就足夠讓人憂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