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線,他們兩人在慶州的深山裡繞了許久,倒是成功躲過了追捕。卻因此迷了路,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總算是找到了路徑。
總算是走出了群山,走出了李復圭的掌控。
接下來的道路就相對好走多了,沒有人知道他們還活在世上,故而也就不會有追捕了。為了給死去了數千袍澤報仇,他們相處攙扶著,踏上了復仇之路,一起朝著東方的汴京走去!(未完待續。)
第三〇一章 咸陽古渡
渭水,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渭州鳥鼠山,也就是後世的甘肅渭源縣。
之後一路東流,穿越秦嶺和六盤山中間的峽谷,流過八百里秦川,在潼關附近匯入黃河。
因為渭水主要流經的關中平原,自從秦漢開始一直到隋唐,都是政治和經濟中心。那一段時期,最精彩的歷史幾乎都發生在關中之地,渭水之畔。
同時,渭水福澤關中之地,使得八百里秦川成為天府之國,格外富饒。渭水也在因此在歷史上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斗轉星移,到了宋朝的時候,渭水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至於原因,很多也很複雜。首先一個,自從秦漢到隋唐,上千年的時間,關中之地,渭水流域過度開發,已經不像是最初那麼富饒。
再者,經過唐朝的一系列的戰亂與動盪,如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以及唐末戰爭,對於關中的衝擊非常之大。尤其是朱溫叛唐的時候,長安城更是遭到了空前破壞,從而永遠失去了作為帝王之都的資格。
關中之地,渭水流域也因此衰落下去!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緣故,渭水下游和黃河龍門一代嚴重淤積,運河船隻很難再到達關中,使得交通運輸成為大問題。要知道隋唐建都長安,但靠的是南方的錢糧賦稅養活,運河便如同生命線一樣重要。。
因此五代各朝,以及大宋王朝都直接放棄了關中之地建都。而是將都城直接建在了汴京,緊鄰汴水,與東南運河直接相連,交通十分便利。
渭水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地位被汴水所取代。
地位下降之後,渭水上的交通設施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漢朝和唐朝都有渭水便橋,可以直接過河,十分方便。但是現在渭水便橋的早已經不知所蹤,渭水兩岸的百姓往來主要依靠船隻。
渭水沿岸也就有許多的渡口應運而生,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咸陽渡口!
後世的關中有長安八景之說,其中之一便是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在漢唐西渭橋舊址之處,橋廢后,至明嘉靖年間,以舟為橋,後則冬春設橋,夏秋舟渡。通隴通蜀,欸乃之聲,徹夜不息,為秦中第一大渡。
因為渭水在潼關匯入黃河,恰好是黃河的大幾字所在。所以潼關的渭水北岸是無法通行的。
從關中東去中原之地,都得經過渭水南岸的潼關道。因此從西北而來的行商旅客想要前往東方,都會在關中之地渡過渭水,從南岸繼續前行。
因為咸陽古渡恰好在長安的西北方,由此過河之後,可以順道前往依舊是關中第一都會的長安城,無論是經商還是休息都是很好的選擇。所以咸陽渡口自然而然就成為首選,成為關中最大的渡口。
慶州在渭水西北方向,韓絳押送著林昭前往汴京,過渭水是必然的。他們也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咸陽古渡。
林昭被押送著從慶州而來,一路上都相安無事。韓絳和林昭都因此放鬆了警惕。
由陝西路宣撫使親自押送,隨行的有西軍精銳,還有蘇岸帶領著數百禁軍將士護送。這種情況下,安全似乎沒有問題,應該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倒是林昭的個人安全,尤其是飲食這方面更讓人艹心。被人投毒,說成是畏罪自殺完全有可能,這方面韓絳倒是一直小心著,卻也沒有任何事情。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來到了渭水邊。
天氣已經進入深秋,西北的慶州或許已經結冰,因為有六盤山的阻擋,渭水谷底的情況還算好,渭水滔滔,並未封凍。
不過寒風吹過,依舊有種徹骨的感覺。
渭水便橋早已經不在了,只能透過渡船前去對岸。
禁軍將士加上韓絳的扈從,足足有上千人之多。想要一次渡過渭水並不容易,河邊哪裡會有那麼多的船隻?而且渭水邊還有許多的百姓,行商等待渡河,雖說是官兵,卻也不能如此不講理。尤其已經是晌午時分,誰都想要儘快渡河,有個落腳之處!
無奈之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