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遠而言並非好事,這給了天下官員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支援變法有成績便可以升官受到重用。反對變法沒成績,下場只有貶黜。

於是乎許多的官員為了自己官位,為了自己的前程,變著法的在變法過程中追求政績。因為官家與王相公看重的就是這個!

於是乎各種強行攤派,各種的增加利息,亂象層出,比比皆是。情況相當的嚴重,可是這些王安石似乎都沒有注意到,抑或根本不屑一顧。沒辦法,拗相公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偏執起來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比擬的。

於是乎情況就愈演愈烈,一個個小小的問題經過不斷髮酵,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問題。毫無疑問,熙寧變法的最終失敗與此大有關聯。可惜在這個過程中皇帝趙頊與王安石都沒有發覺,或者說不曾重視,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今青苗法才剛剛開始推行,一切問題都尚未表露出來。林昭縱然知道,後面會出現一些問題,可是沒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又能說什麼呢?如今正意氣風發,雄心壯志的趙官家與王相公聽得進去嗎?

而且這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勸諫就能起作用的,是整個的理念與模式存在問題,想要改變根本不那麼容易。最為關鍵的事林昭還沒想到那麼多,也只是有個很模糊的想法,而於玄的雖然分析的不錯,卻也也相當的淺薄,沒有得到驗證之前,很難有確切的結論。

說句實在的,於玄自己並非那麼自信。此刻的林昭也有些將信將疑,一切都只能等待時間和事實卻驗證。

最為重要的是,根本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林昭感覺,為今之計,對自己而言。便是在錢塘縣的推行之中,儘可能避免問題,尋找最適合的方法,爭取自己這裡不出問題。在推行的過程中,全面認識青苗法,至於解決或者改良辦法這些都是後話。

林昭安排道:“錢塘縣我們盯緊點,你說的這兩點一定要注意,還有其他方面也多加留意。既然是試點,那麼我們不僅要做出成績,也要發現問題”

“是!”於玄沉聲答應。

上元節之後,錢塘縣的青苗法推行全面鋪開。

不過來領取青苗錢的百姓並不是很多,這一點有些出乎意料。

不過轉念一想,也是說得過去的。錢塘縣地處東南水鄉,土地肥沃,乃是魚米之鄉。自從五代十國開始,吳越錢王悉心治理兩浙十三州,並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

相反,錢王還修建海塘,以及一系列的農業水利工程,從而使得杭州的農業基礎非常好。大宋朝開國百年時間,杭州一帶同樣是富足安穩,向來是風調雨順,像去年那樣的連綿秋雨災害當真是百年難遇,難得一見。

在這種情況下,錢塘縣的百姓本身的經濟基礎還算不錯,對青苗錢的需求度就不是那麼高。

不得不說,皇帝趙頊選錯了試點的地方。他認為林昭與蔡京兩個很看好的傑出青年才俊在杭州,希望他們開啟局面,做出成績的,從而堵住悠悠之口。完全是想要重用的想法,可是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實,富庶之地不適合並不是那麼適合推行青苗法。

相反倒是北方自然條件比較差,災害比較多的地方更適合。比如河南路、京東路、淮南路都選擇的比較好。那些地方災害頻發,生產條件差,百姓難有餘糧餘錢,經常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需要青苗錢,也是青苗法所針對的主要地區。

不過杭州去年秋季遭遇了大雨災害,似乎也在這個範疇之內。但是因為林昭的賑災很及時,連續五個月的賑災糧食發放,可以幫助百姓們渡過最艱難的時刻,瞬間便降低了青苗錢的需求度,畢竟青苗錢還是要付利息的。

加之糧食價格戰獲勝,可以買到便宜的糧食,所以老百姓們對此的反應相對冷淡,很是一般。既然是富庶之地,大部分的百姓家都是有所積蓄的,一段時間得災荒完全是可以撐過去的。

林昭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以為大雨災害會讓青苗錢變的很搶手,可實際上遠沒有想象的那樣嚴重。

於玄道:“公子,還有一個原因”

一出現這樣的狀況,於玄就立即著手調查,已經略有所得!

“怎麼了?”林昭輕聲詢問。

於玄解釋道:“是這樣的,青苗法制定的時候,為了保證放出去的青苗錢能夠收回來,是要求每五戶或者十戶為一保,要求其中的上等戶來做擔保。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時間歸還本息,就要有這個擔保的上等貨來歸還。”

“沒有人願意做擔保人對嗎?”林昭一聽就明白了,很顯然的問題,這與後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