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比他更清楚,汴京城有多危險。
說實話,石勳心裡還有些動搖,要不要投誠秦王。可一想到自己的出身,以及妻子的身份,他又有些糾結了。
以至於騎馬回家的路上,也心不在焉的,也不曾注意到黑夜中飛來的暗箭!
御史中丞李定,王安石的學生。
自從烏臺詩案之後,他等若是完全得罪了秦王,再無回頭之路,因此得到了太后高滔滔的信任。
最近他出任了開封府尹,主管大宋都城的地方官。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高官,如今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汴京城內的治安與秩序。
自從秦王到了汴京城外,各種傳言滿天飛,汴京城中人心惶惶,各種蠢蠢欲動。李定自然是忙的不可開交,根本沒有空閒可言。
強大的壓力讓他難以喘息,他也在想,這樣下去可能是死路一條。但是烏臺詩案時,徹底得罪了秦王,世上並無賣後悔藥的,只能硬著頭皮挺著了。
今晚,李定照常帶人出去巡視汴京城,整個夜晚都不曾回來。
次曰清晨,他的屍體卻莫名其妙地出現在開封府衙的大門前,被一支長矛釘在門柱上
這個夜晚,汴京喋血之夜,一共有三十七位官員和將領被殺!
包括他們的家眷在內,死者一共有四百二十七人,兇手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跡。
一時間,汴京人心惶惶到了極點(未完待續。)
第六九八章 特殊的客人
汴京喋血夜!
兇手雖然沒有絲毫的蛛絲馬跡,但身份不難猜,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秦王的手筆。
趙昭絲毫不虛偽,大方承認了自己這個有些殘暴的手段。
一次皇位更迭的兵變,想要不流血很難。
唯一成功的範例,或許就是大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那晚就死了禁軍侍衛司韓通一個人,堪稱經典。
明面上確實如此,可暗地裡有沒有再死人呢?有多少?這樣做的效果真的好嗎?
陳橋兵變之後,大宋先後經歷了李筠與李重進兩次叛亂的衝擊,趙匡胤是在經歷杯酒之兵權之後才徹底掌控了局勢。
趙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效仿太祖皇帝的手段,來什麼和平演變。
遼國大軍已經南下,河北路的防線已經開始告急。若是汴京的大事不能很快解決,只怕要被遼國人有機可趁了。
這是趙昭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毫無疑問,必須速戰速決。
再者,而今的局面與陳橋兵變情形完全不同。陳橋兵變之夜,有石守信和王審琦為內應,大軍可以從容進城。
但是現在,趙錚卻沒有內應,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製造內應。
果然,喋血一夜之後,汴京的官員和將領都有些害怕了。因為死的這些都是太后與揚王的忠實擁護者。
秦王這是再用鐵血的手段告訴所有人,如果誰繼續支援高滔滔,那麼下一樁滅門慘案就會發生在他身上。
或許有人會覺得秦王殘暴,但在皇位爭奪戰面前,哪裡有仁慈可言?秦王在汴京的根基到底比較淺,若非鐵血手段的,根本起不到震懾的效果。
趙昭不僅要為破汴京考慮,更要為以後的大局考慮。將來想要坐穩江山,必定要清理一部分人,將來哪裡有如今這般方便呢?到時候都是自己的臣子,清理起來有損帝王的聖德。倒不如現在這般來的方便,騰出來一些位置,正好留給將來的從龍之臣。
而今兩軍對陣,清除對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震懾守將的同時,也是告訴所有人,秦王也有的辣手的一面,好樹立秦王的威勢,讓人敬畏。
當然了,對於普通的百姓也是要有交代的。趙昭不想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留下汙點,於是乎對外公佈了所有死者的罪行。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與高滔滔和趙頊在一起同流合汙的,能有幾個清白的?
三十七個死者,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十惡不赦之罪,屬於死有餘辜的型別。雖然處於滅門這種行為,還是頗有微詞,但畢竟不利的聲音已經小了很多。
真正驚恐的是那些與高滔滔和趙顥有關係的官員,抑或是還在為他們效力的將領。
他們真的有些害怕了。
秦王的手段太厲害,一晚上可以悄無聲息地幹掉好幾百口人,證明秦王在汴京城中有著極為強大的力量。
這股力量會威脅到城防的安全,更會威脅到自己的姓命。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警告。如果有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