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麻煩的是阿里骨率領的援軍,只要打敗了他們,就是勝利。東峽之中的吐蕃人就是鱉,任何時候想捉都是可以,就是人質,什麼時候都可以用來威脅相關聯的人。
這是吐蕃人大軍和宋軍的首次比較正式的正面交鋒,阿里骨發起衝鋒的時候,首先迎來的是宋軍的床弩齊射,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吐蕃騎兵衝鋒的速度。
在快要接近宋軍營地的時候,騎兵從兩側殺了出來。已經擴充到三千的大宋刀鋒負責阻攔吐蕃人,衝擊對方的軍陣。
這是一場硬打硬的戰鬥,沒有什麼花樣可言,宋軍士兵騎兵和吐蕃騎兵在戰場上正面廝殺。林昭給大宋刀鋒的命令只有一個,那就是衝擊,不斷衝擊吐蕃人的中軍,將吐蕃騎兵分隔為兩個部分,無法連成一體。這對他們計程車氣與衝擊效果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萬多騎兵要是正面衝殺過來,那完全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威力也不可小覷。林昭並不像正面對抗吐蕃騎兵的兵鋒,這樣付出的代價著實太大。
只要將他們衝散開,失去了原來的陣勢,那麼後面的宋軍,無論是騎兵和步兵,都能發揮作用,進行必要的反抗。
戰事進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兩個多時辰就分了個勝負。吐蕃騎兵竟然真的被撕開了,大宋刀鋒不負所望,更沒有辱沒他們的稱號,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鋒殺入吐蕃大軍之中。刀鋒觸及之處,便是血肉橫飛,戰馬嘶鳴,雪地上一個血紅的楔子出現了,直接插進吐蕃人的中軍之中。
居中指揮的阿里骨也一度被大宋刀鋒戰士追殺,多虧了騎兵及時圍堵,才退守安全地帶。毫無疑問,吐蕃人的這次嘗試又失敗了。
一萬五千人,阿里骨帶回去了八千,其中還有超過一半身上都帶傷,情況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東峽被圍困的吐蕃士兵似乎發現有援兵到來,也發起了衝鋒,試圖東西兩側夾擊宋軍。結果被準備充分的宋軍打退,為了震懾他們,打壓他們的反抗起眼。林昭只得下令對東峽發起進攻。
生生折損了七八千人之後,藺逋比才逐漸老實了,在這種狹小的地方激戰。宋軍佔據絕對的地利優勢,吐蕃人根本佔不到絲毫便宜,戰鬥幾乎可以說單方面的屠殺。所以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犧牲。
他的希望還是寄託在青唐城的援救身上,可是當遠處依稀傳來的喊殺聲消失的時候,藺逋比有些失望,有心害怕了。難道是援救打敗了?如果是這樣
藺逋比一陣陣的發冷,孤立無援會是什麼後果不言而喻,難道註定要死在這鳥不拉屎的峽谷之中嗎?
該怎麼辦?
這也是董氈、阿里骨和青宜結鬼章的疑問,當阿里骨帶著參軍回到青唐城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救援很難成功。
只出去了一趟就折損了七千將士,餘下的人大多是掛彩了。再聽阿里骨與將士們說說宋朝騎兵的戰鬥力,青宜結鬼章便知道的,這場戰事已經急轉直下,河湟吐蕃的情況越發的糟糕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這樣的爛攤子,根本不好收場。戰場上的變化瞬息萬變,飛速流逝的時間催促他們儘快做出決斷
相反,整個事件的主角與導演林昭悠閒自在。他並不著急,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將士們都期待著要麼血洗東峽,要麼強攻青唐城,但林昭卻擺手阻止了。激戰之後暫時緩衝一下是有必要的,他在等,將士們都看出來了,只是林將軍在等什麼卻無人得知。
“李承,和西夏那邊的戰況如何了?”
原來林將軍等的是與西夏戰事的結果!只是這與河湟戰場又有多大的關聯呢?宏觀上或許對大局有那些一些影響,但是具體的戰役似乎
“暫時還不沒有訊息,想來晚上之前應該能到。”李承知道,公子已經又在謀劃什麼大局。
“好,軍報一到,立即交給我。”
“是!”
果不其然,天海沒全黑,環慶路景思立的軍報就已經到了。
西夏這次出兵雖然是氣勢洶洶,結果卻還是無功而返了。究其原因在於主帥是他們的國主李秉常,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年。他太急功近利,但年輕的他又沒有多少經驗可言,因此整個行動略微有些混亂,不得章法。更是情敵冒進,孤軍深入。
而在他們對面的則是景思立、種諤、折克行這些宋軍西北名將,一個個都擅長防守。是以吐蕃人猛攻許久,沒有什麼進展。反而因為他們自己所為的長驅直入而成為孤軍,被宋軍打了幾個反擊,死傷慘重。
前鋒的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