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正若是戰敗了怎麼辦?憑他一己之力,就一定能夠攻克靈州嗎?稍有不慎,此番大舉討伐西夏將會以失敗而告終。中路數萬大軍糧草無以為繼,根本無法及時救援,甚至來不及回撤。
一旦西夏大舉反撲,會是什麼後果?數十萬大軍的姓命能開玩笑嗎?若情況糟糕,大宋西北防線全線崩潰都是有可能的。
官家難道想不到這些嗎?他竟然為了一己私利,行如此卑鄙之事,著實難以想象。文及淵是新科進士,從小到大讀的都是仁義禮智信的先聖經典,堅持忠君報國。
可如今,他發現報效國家和效忠君王之間竟然有了矛盾,君王竟然在危及**?這君王還能效忠嗎?
驟然間,多年堅持的信念全都崩塌了,文及淵對皇帝趙頊的做法難以理解,深惡痛絕。沮喪糾結許久之後,文及淵心中有了決定,不理會官家的密詔,一切以大局為重。
如今看來,官家太讓人失望了,倒是秦王殿下,才是大宋的希望。文及淵默然想起那曰在大雁塔的情景,秦王寬厚謙和,明白事理。即便是與王安石等新黨官員不睦,卻依舊承認變法之中的有利舉措,並且加以推行。
不因自己的喜惡來評判,凡事追尋一個理字,這才是明君該有的風範。還有秦王殿下修建的大宋英雄紀念碑,曾幾何時,文及淵覺得有些過分抬舉那些武人和將士了。可如今看來,秦王沒有錯。
守土衛國都是武人將士在拋頭顱,灑熱血,憑什麼看不起他們呢?他們在前線苦戰,皇帝為了一些擺不上臺面的原因,不顧他們生死對將士們太不公平了,秦王說得對,將士們應該名垂青史,享萬世敬仰!
在忠君和報國之間,文及淵選擇了後者,他依舊不遺餘力地準備糧草,及時派人運往前線的韋州。他也知道,自己這個舉動必然會讓官家勃然大怒,文家必然要承受雷霆之怒。自己在長安倒是無所謂,但身在大名府的父親怕是少不得要受到牽連
文及淵不敢怠慢,立即寫信給大名府的父親,告知情況。並且將自己無法理解的疑惑道出,希望父親能夠理解,能夠為自己指點迷津。
忠君與報國不能兩全,忠孝亦難以兩全!
~~~~~~~~~~~~~~~~~~~~~~~~~~~~~~~~
“為父又能指點什麼呢?”文彥博看到兒子書信時,長嘆一聲,嘴角滿是無可奈何的苦笑。
兒子錯了嗎?沒錯!
從小到大讀的聖賢書,先聖所言的道理自然沒錯,報效國家更加沒錯。
自己能說什麼?難道說兒子不懂得變通?只是該如何變通呢?文彥博自己也想不到一個妥善的辦法,首鼠兩端,終究沒有好下場。
不能責怪兒子的不配合,他並沒有錯。只是如此一來,官家必然是勃然大怒。兒子在長安暫時沒事,可文家的其他人呢?
文彥博心裡很清楚,必須給官家一個交代。不能絕對的忠誠的文家是絕對不能掌權的,否則必然會有殺身之禍!
也罷,這麼多年摸排滾打,早就厭倦了。如今這般風起雲湧,還是早些避開為妙。
“及甫啊,為父口述,你來潤筆,替為父寫一封請辭的奏疏!”文彥博長嘆一聲,心裡是說不出的滋味。
“什麼?請辭?”文及甫大為驚訝。
“你三哥留在長安,為父就不能繼續留在大名府啊!”看著六子微微有些失落的神情,文彥博道:“唯有如此,才能保我文家平安,才能有希望!”
關於文家的未來,也許兒子說的沒錯,希望在長安那邊,有三子在就足夠了。文家保全平安的同時,依舊有一份希望。
文彥博相信,這個希望大有可能。(未完待續。)
第六四五章 虛虛實實
趙昭是在韋州接到折克行緊急奏報了!
不到半個月時間,王中正便攻克了石州和夏州,當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事有反常必為妖!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換成折克行與種諤那等能征善戰的猛將,也未必能做到。王中正卻做到了,明顯有些不合常理。
西夏人望風而逃?是畏懼宋軍兵鋒嗎?
趙昭輕輕搖頭,石州也就算了,可夏州是西夏龍興之地,東部最重要的核心城池,焉能這樣輕易放棄?
西夏人的主動撤離,有太多的貓膩。石州竟然留下了重要的文書信件不能銷燬,夏州還留下了糧草?開什麼玩笑?西夏人至於倉皇成這樣嗎?既然要逃走,最起碼的善後是肯定要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