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國防,生死存亡的大事。
黃河水患已經威脅到了這個國家的存亡根基了!
到了這份上,治理黃河就必須要擺上議事曰程。北宋朝廷也並非全無辦法,在治河問題上他們也想了不少辦法,並且付諸實施。
可是一個問題出現,治河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問題。朝堂無小事,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同心協力。就治河而言,因為不同的方案涉及到了不同人的利益,所以各位臣子爭執不休,一直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治河方案來。
當各位大臣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喋喋不休,歇斯底里,各不服氣的爭吵四年之後,他們終於發現,治理黃河的最好時機被這樣浪費了。在這四年之中,黃河難得的安穩,可以說是治河的黃金時期。
可是因為各種方案的爭吵,遲遲未能動工,直到黃河在大名府館陶縣郭固口又決堤了,所有人才醒悟過來,只可惜為時已晚。經過五個月的努力之後,決口處被合攏了,但是卻為此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但前去視察的官員回報說,水道內淤泥堆積越來越厚,水面隨時都有漫過堤壩,再次崩潰的危險。這一次仁宗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當真有些冤枉。北宋為過去千年的黃河流域生態破壞買單了,而他卻要為之前幾代君王的治河失誤而買單。
皇帝親自督促之後,效率自然不一般,很快就有了治河方案。宰相富弼與文彥博親自主持,從各種方案之中遴選許久,終於有了結果。他們向仁宗皇帝推薦了河渠司勾當公事李仲昌提出的“河入六塔’方案。
李仲昌提議自商胡決口下開鑿六塔渠,引黃河東注橫隴故道。可以使商胡口的決堤處減緩災情,容易堵塞決口處。一但成功,便可成為黃河的永久姓分水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