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彈劾可以說是鋪天蓋地。
仔細說起來,林侍郎也當真是多災多難。不過一兩年已經是第二次被說成是私通敵國了,上一次是西夏,這一次是遼國,整個大宋朝絕對是獨一無二。以至於鴻臚寺與禮部那些經常出使的官員都有些擔憂,自己會不會也被關聯上此等罪名。不過終究與林侍郎差了許多,人紅才是非多
趙頊也不傻,看得出來這背後是誰的手筆。
只是出了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置呢?不管怎麼說,私下與遼國太子來往,都不合適。既然耶律浚到了大名府,還與林昭見面了,他為何不上奏呢?知情不報?還是另有圖謀?
這是趙頊最不能容忍的兩個方面。加之生姓多疑,所以趙頊還是忍不住有些猜忌!
林昭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上次博州之事,趙頊雖然沒怪罪,卻也隱約覺得林昭的手段過於激烈。不過見到良好的結果,也就沒說什麼,忽略了產生了相關不良影響。
可這一次,林昭又會如何解釋呢?
相隔不過一兩曰,趙頊又收到了兩封奏疏!
一個是林昭所上,解釋了耶律浚兄妹來大宋朝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詳細描述瞭如何發現兩兄妹的,韓琦與耶律浚暗中會面的情況也躍然紙上!矛頭一下子變了,不是林侍郎私通遼國,而是韓相公。
果不其然,依然是林昭與韓琦的過招。
只是這次,扯上了遼國太子,使得事情一下變得有些麻煩,有些棘手。一旦確定,罪名可也就越發的嚴重了。
可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韓琦這邊是動用的是邊軍和皇城司來傳遞訊息的,難免就有不詳實之處,有些捕風捉影的感覺。還有種公器私用,公報私仇的感覺,對韓相公的人品有些損害是難免的。
林昭這邊則是自己主動上書,解釋了事情的經過,主動承認問題,甚至還不保留地承認他監視韓琦。最重要的是證據,不僅有監視之人可以出面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