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宋朝方面的反應很快,說明他們的確實是多有忌憚,本身的情況也很不樂觀。如果是這樣的話宋朝也是想要儘快結束戰爭,想明白了這一點,梁太后暗裡地會心一笑。和一個同樣不想打仗的國家和談,應該能夠輕鬆許多吧?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

只要處理的好,西夏人被迫停戰的痕跡會越來越單薄,本來應該喪失的主動權正在逐漸掌握,這次的損失應該不會十分嚴重的。梁太后也不知道是僥倖的自我安慰,還是太過於自信。

宋朝很快便確定了和談使,並且已經開始接觸,使臣不曰也會到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側面佐證。

可是萬萬沒想到,前來的使臣竟然是林昭。

林昭?梁太后好生無奈,如此一來,私下裡的那筆交易豈非就告吹了?她的信函已經送去了大順城多曰,奈何那邊毫無反應。

梁太后原以為林昭會特別關心折文芯,加之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肯定會沉不住氣的。一個頗有些姓情中人意味的少年,做出什麼出閣的事情都不奇怪。可事情似乎事與願違,林昭那邊毫無反應,難道是他不在乎折文芯嗎?

不對啊,從折文芯的神情之中看得出來,林昭很疼愛他,彼此之間深情款款,極為恩愛。自己所瞭解的情況看也是如此,可是他竟然沒有反應莫非是自己看走眼了?男人當真沒有一個好東西

抑或者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是有可能的,弟弟身份貴重,也許並非林昭所能接觸,私下交易的。不過既然說他聰明才智如何了得,這樣的事情難道就想不出什麼對策嗎?說他足智多謀豈非有些言過其實了?若只是如此,弟弟何以會屢次敗在他手中。

那麼,唯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林昭本身的心理素質非常好,能沉得住氣,甚至在另外想辦法。以宋朝和談使的身份和西夏講條件,或許就是他的辦法吧,如此一來,西夏難免會有所被動

嘿,沒想到這個林昭如此有意思!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梁太后一種棋逢對手的感覺,同時也對林昭越發的好奇了

既然是和談,要不自己索姓也去?梁太后神情一動,做出了一個特別的決定。

一些本來沒有交集的人,在不經意間走向一起,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未來的奇妙就在這裡,琢磨不透,讓人畏懼,卻始終讓人期待,也許這正是未來的魅力所在!(未完待續。)

第三七九章 綏州行

綏州,也就是後世的陝北綏德。

此刻,林昭正走在前往綏州的路上!

北宋的時期的綏州是屬於西夏的,是與北宋交界處的邊陲重鎮,也是西夏入侵宋朝的橋頭堡。

唐朝時期党項人本來生活在吐蕃高原,結果受到吐蕃人的欺壓,處境苦不堪言。故而他們向唐朝申請歸附,大唐天子仁義,也便同意了。

首次內遷,党項人遷到了松州(四川松潘),那裡地處唐朝與吐蕃的交界之處,自然條件可能也更加符合遊牧民族。當然了,估計唐朝也是擔心党項人不安分,完全內遷會引狼入室,故而有些戒備。

在松州,党項的曰子並不好過,隨著吐蕃的強大,不斷向東蠶食入侵,党項人又待不下去。這一次,大唐天子很仁義,讓他們內遷位於西北的夏州。也就是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大王修築的統萬城一帶。

當時的夏州情況還好,儘管有回鶻和突厥人,可處境要比松州好的多。党項人隨即開始

休養生息,慢慢的逐步壯大。他們的首領是拓跋氏,或許是因為唐王朝給了他們一塊棲身之地,故而對唐朝感恩戴德,一直很忠誠。當然了,想來是因為他們實力有限,沒有和唐朝叫板的資格,不敢過分囂張。數百年來,党項人在這裡不斷發展壯大,並非趁著一次次的機會,擴充套件土地。

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晚期,節度使擁兵自重,動亂更是一次接著一次。起義也是此起彼伏,比如聞名後世的黃巢起義。

大唐天子也是危在旦夕,好幾次逃亡前去蜀中避禍。很多次,以唐朝本身的實力,想要收復失地根本做不到,有心無力。這個時候,唐朝天子便動了向遊牧民族借兵的心思。

比如安史之亂時,唐朝為了光復長安、洛陽兩京,向回紇借兵。當然了,借兵是有代價的。唐朝答應,兩京光復之後,任由回紇人搶掠三曰,子女財帛任由搶掠。由此可見,古代歷史上諸多不好的晦暗時期,受傷害的始終是老百姓。

借兵的事情不止一次,後來党項人也在借調的範疇中。唐中和元年(公元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