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大量軍隊駐防,根本不敢輕易調動,就是為了防備和震懾西夏,尤其是主將王韶不在的時候,就更需要小心翼翼了。
這種情況下,能夠調到熙河前線的兵力也不過三萬人而已!
而且漢人作戰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分兵駐守,尤其是駐防城池。而吐蕃這樣的草原民族卻無所謂,翻身上馬,何處都可以安家。這樣一來,兵力還會有分散,機動兵力並不十分多。
按常理而言,這些兵力單純對付河州吐蕃是足夠了。但是木徵就是避而不戰,你又能怎麼樣呢?
尤其是河湟地區已經進入秋天,如果戰爭繼續拖延到冬天,嚴寒對宋軍而言是個巨大的考驗。這一點,吐蕃人都佔便宜許多,人家的體質肯定更耐寒。再者便是糧食運輸,沿著渭水的地方還好說,可以部分藉助水運,即便是陸運,地勢也比較平坦,可是再往前可都是山區和高原了。宋軍的糧草供給也頗有壓力,王韶怎麼能不著急呢?
林昭同樣也很著急!
此戰的勝敗,除了對大宋的意義重大之外,對他更是如此。
獲勝才會有聲望和功勞,更為重要的是兵權。
怎麼才能掌握兵權?至少目前自己前面有一個王韶,他會是一個巨大的阻礙!沒有了王韶,林昭才能順利接掌一切!
可是該怎樣排除這個障礙呢?
有三種方式:第一,殺了王韶,自己動手,或者借吐蕃人之手;第二,說服王韶,收為己用;第三,將王韶光明正大的調走!
林昭對王韶並無殺心,畢竟他當初幫助過自己。即便是有這個心,可想要謀殺一軍主帥也是有難度的。畢竟主帥只要是運籌帷幄,並不直接上前線,這種這樣下如何假手吐蕃敵人?如果自己下手,必定會引起趙頊的猜疑和天下人的不齒。林昭自然不會做這種冒險,而且得不償失的事情。
至於說服王韶,林昭沒有那個把握!此人雖說是嘉佑二年的進士,可他對仁宗皇帝有多少忠誠和感恩呢?反倒是趙頊,這幾年對王韶多有提拔,並且委以重任,單單是這份知遇之恩就讓王韶很忠誠。事關重大,林昭不敢輕易冒險。
唯獨可行的是第三種方式,光明正大的將王韶調走!在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初期河州之戰獲得勝利,王韶返回汴京述職,並且接受皇帝的封賞才離開了。不過在那期間,發生了影響深遠的踏白城之戰,宋軍大敗。以至於在河湟地區的諸多謀劃全都付之東流,甚至對宋朝的國策與國運產生了深遠影響。當然了,這些都是另外的後話。
對林昭而言,至少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具有可艹作姓!當然了,還可以輔助一些其他手段,這些林昭已經讓明月宗在暗中安排了。只是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河州之戰獲勝的情況下,哪怕只是一場說得過去的勝利。
宋軍很需要,王韶很需要,汴京的趙頊也需要,而最想要的莫過於林昭!
故而木徵這種避而不戰的狀況,著實讓他很惱火。河州之戰遲遲出不了成績,對誰都造成了很大壓力!
所以必須要想個辦法來解開眼前這個困局,只是該怎麼辦呢?
“王將軍,可有良策?”
王韶搖頭道:“只能想個辦法讓木徵正面交戰才行!”
以前中原王朝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大軍主動之後深入茫茫草原,要做的就是尋找對方主力,然後與之激戰。漢時的衛青是這樣,唐朝對突厥也是如此,後世明朝藍玉徵蒙/古也是如此。
“關鍵是什麼辦法才能讓木徵出來呢?”林昭沉吟道:“他不可能沒有軟肋,即便是他暫時的龜縮,避而不戰,可是河州的一切他當真能完全不在乎嗎?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搬走和掩藏的,肯定有什麼他在乎的東西,一旦我們動了,他肯定會坐不住,出動出來的。”
“可是是什麼呢?”王韶沉吟道:“河州城?那裡是木徵的基業!”
“估計河州現在已經是一座空城,裡面除了一些老弱病殘之外,至少青壯都撤走了。”
“謾罵?抑或是撅了他老爹的墳?”想到這些低三下四的手段,王韶與林昭都輕輕搖搖頭。雖說戰場上無所不用其極,可那也要有效才行。木徵的心智很強大,謾罵激怒他有用嗎?至於他老爹瞎氈,或許死後直接天葬了。挖祖墳這種事放在中原很有威懾力和刺激效果,但是對吐蕃人而言,效果並不明顯。
“關鍵在於,木徵此刻最在乎什麼?最想要什麼,或者維護什麼!”
王韶和林昭都開動腦筋,頭腦風暴,思索了許久,王韶悠悠道:“木徵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