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高過了他的那些同年,成為佼佼者,整個大宋王朝的佼佼者。
副宰相,在兩府八公之中雖然位居末位,卻是新黨的領袖,身後還有皇帝堅定的支援,地位自然是無可動搖的。
最重要的是權力,這是呂惠卿期待已久的東西。有了權力,才能高高在上,才能報仇雪恨!
至於師生情誼,早已被拋諸腦後了。王安石了,走了就永遠不要再回來。
~~~~~~~~~~~~~~~~~~~~~~~~~~~~~~~~~
林昭也聽聞此事,也只是微微一笑。
王安石終究是心有不甘啊!可這一次離開,很多事情都已經註定了。
明月何時照我還,在原本的歷史上,第一罷相之後沒過多久,王安石曾有復起。只是沒過多久,就是第二次罷相,徹底離開了大宋權力中樞。
如今這一次,王安石會怎麼樣?會不會有再度為相的可能呢?
也許正如他自己詩中所言,春風又綠江南岸,未嘗沒有可能!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一次因為旱災而來的朝堂博弈,林昭無疑是贏家!
逼走了王安石,趙頊的實力無疑是大受打擊。在罷相一事上的遲疑,對他的英明神武形象是巨大打擊,百官們多有不滿。至於雷擊福寧殿,對皇帝的威信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事情是要載入史冊的,說不定後世還要為人所詬病。
總而言之,趙頊無論是威望和實力上都有不小的損失。而林昭這邊,安插了些許“親信”不說,邵雍的歸附無疑是最大的收穫。
不經意間,圍繞林昭已經結起了一張很大的網,網中的人物或許自己尚不知曉,卻已經不可避免地靠在了自己這邊。
實力對比再一次發生變化,公開與趙頊分庭抗禮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尤其是這次趙頊昏迷不醒之後,就顯得尤為緊迫,再出現什麼緊要關頭,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當真是惱火!
就這樣,熙寧五年的春夏兩季過去了。
對大宋王朝而言,降雨帶走了旱災,總算是緩過神來。
至於宋遼邊界談判的問題,沈括果然不負所望,豐富的地理知識讓他在談判中游刃有餘,更是引經據典,據理力爭,讓遼國人有口難辯。
最終結果,確定了以兩國邊界處幾條大河流的分水嶺作為國界線,這符合慣例。最重要的是,宋朝並未因此有絲毫的損失,這一點難能可貴!
沈括可謂大功一件!
遼國方面,十分惱火!
尤其是蘇轍和蔡京出使高麗,使得高麗王偏向宋朝,契丹祖地遼東受到威脅,故而也不敢輕易對宋朝動武,北方邊界的壓力減小不少。
耶律浚對此大為惱怒,尤其是聽說一切都是林昭的建議之後,心裡更不是滋味。難不成當真比不上此人?人家只是輕描淡寫派了幾個人,就能見招拆招,將自己的佈置摧毀殆盡?這使得,以聰慧著稱的遼國太子大為受挫!
他還不知道,宋朝的商人們,正透過高麗和渤海,悄悄地走向遼東的白山黑水間。那裡的女真人,已經開始用人參貂皮換黃金,繼而會是金屬、兵器、鎧甲
大宋這邊,進入七月以後,趙頊的身體基本上是痊癒了。
罷相風波也漸漸過去,趙頊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
可有時候偏偏就是這麼邪門,或許是趙頊今年流年不利吧,兩位嬪妃給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可惜來不得等他高興,兩個孩子便全都夭折了。至此,趙頊一共有五個兒子早夭,至今仍然無後。
子嗣的事情,趙頊本來就著急,如今更是著急萬分。
重病昏迷的時候,他隱約聽到母親與祖母在商量,兄終弟及,立弟弟趙顥為儲。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哪怕是自己死了,也必須要由兒子來即位!
太宗繼位之後,太祖皇帝的子嗣都是什麼下場,前車之鑑,不得不防!於是乎,趙頊在嬪妃們的肚皮上更賣力了。
最近一段時間,最為寵愛的是一位姓朱的妃子。同時向皇后在丈夫病重期間殷勤細心照顧,也贏得了趙頊的憐愛,寵幸也增加不少。
重病痊癒沒多久,加之接連的打擊,趙頊的身體底子本就不怎麼樣。在宮闈之間又這般拼命,身體自然是越發的虧空,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力有不逮的情況。可趙頊卻不聽從太醫勸告,好生保養身體,反而開始服食虎狼之藥,保證自己依舊龍精虎猛。
終於,在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