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部分

天監正安崇寧最近無疑就成為大忙人了,剛剛為三皇子選定了風水地穴,又開始為天氣的事情發愁。尤其是天氣這塊並非他所擅長,無疑就更加為難了,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不可有絲毫懈怠。於是乎,關於那晚紫薇闇弱,客星犯主的事情就直接被拋諸腦後了,再也不曾跟人提起。

於是乎,自然而然就沒有人注意到天際的那顆小星,正在積蓄力量。等到某一天正式亮相天空的時候,必然會光芒閃耀,甚至直接蓋過紫微星的光芒。到那一天,必定會驚豔無比,天下震動

天氣反常,忙碌的絕對不只是司天監。朝中的戶部與工部也都息息相關,一個管著錢糧賦稅的事情,一個為加固黃河而發愁。再往上面,皇帝和宰相同樣不得清閒,趙頊或許還沉浸在三子夭折的悲痛之中,尚未顧及這些事情,可王安石卻不得不憂心忡忡地忙碌起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曾公亮自從上次證明了自己的首相身份之後,便低調了許多,而今又因為上了年紀,萌生出致仕的念頭,所以諸相公,當前是以王安石為主的

王安石一忙,連帶著他的兒子王雱也安定不下來。王雱首先想到的不是旱災抑或者可能的水災會給百姓帶來多大傷害,會給朝廷造成多少損失,而是在乎可能的天災會對父親王安石的地位,以及他們王家造成的影響。

熙寧元年王安石入朝,次年得到皇帝趙頊的支援開始推行變法,如今已經是熙寧四年,變法的第三個年頭。原本王雱也是信心滿滿,對父親的變法可謂是充滿了期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雱開始有些動搖了。

三年時間,變法並無多少成效,讓他不得不懷疑父親的主張以及自己的判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話是千古不易的道理。青苗法沒有預想的效果,遭到許多的抵制,勉強推行之後,朝廷的賦稅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但是據說民間的反響很差,老百姓因此受苦的不少。

尤其是當初他們“嫡系”的門生林昭都反對青苗法,使得王安石丟盡了顏面。想起林昭,王雱沒來由地便惱怒異常

評價一個變法成功與否,絕對不是看他能否增加財政收入,民生問題同樣重要。尤其是在古代社會,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為重君為輕的教訓可就在耳邊。若是民間反對之聲一浪高過一浪,變法還有什麼意義?還能繼續推行嗎?那麼父親的相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尤其是朝中並無父親盟友,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因循守舊反對變法的。這種情況下,王安石可以說是孤立無援,單靠皇帝的支援,宰相之位並不十分穩固。要是有人再拿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來指責父親,後果無疑會更加不利。

不過若只是如此,還是能夠支撐下來的,有時候皇帝的寵幸與信任十分重要。些許的**是不會起效的,年輕的皇帝未必會相信自己的江山已經民不聊生。不得不說,王雱有時候過於自負了,有些事情今天沒有發生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當若干年後那幅圖送到皇帝面前的時候,王安石的罷相之曰也就不遠了,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而今自負的宰相公子自然沒想到這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擔憂。他的擔憂便是天災,古代講究的是天人感應,像是什麼旱災、水災、地震甚至火災,都會與人間,尤其是朝堂相互聯絡。對應的人物自然就是皇帝、太子、與宰相,以及其他相關的人物。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少,明朝成化年間,萬貴妃曾經煽動皇帝更換太子。本來太子朱佑樘的地位岌岌可危,他若是有個什麼閃失,未來大明朝將失去持續十八年之久的弘治中興。巧合的事情就在此時發生,東嶽泰山地震了。

東嶽與東宮之間有聯絡,如此一來,成化皇帝以為是上天示警,自然就不敢再考慮更換太子的事情。往往發生了災禍,當朝皇**會做出一些舉動,要麼是更換年後,要麼是更換宰相。

注意,更換宰相!

在古代帝王制度時代,宰相雖然是很高的存在,很多時候也少不了需要幫皇帝被黑鍋,或許這也是殲臣多餘昏君的緣故吧!

一個不爭的事實,皇帝雖然權力至高無上。可他終究是天子,是上天之子,自然要敬畏上天。所以在這個變法效果一般,百姓生活困頓,百官反對不斷的時期,如果天象有什麼變法,有人再抓住不放,來攻擊王安石,即便是趙頊也護不住的。

在大宋朝是有這樣先例的,仁宗年間,汴京大雨,積水甚多,便有人將這場水災牽連到了狄青身上,最終導致狄青的樞密使當不下去。雖說都是人為的強詞奪理,東拉西扯,可是朝堂之上最害怕的就是這等師出有名的胡拉亂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