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他肚子裡的唐詩宋詞能跟批發市場的白菜一樣往外出。
接著曾華、王猛、樸、瓦勒良、何伏帝延一起去遊歷洛陽大學。
按照北府尚書省和學部的規定,洛陽大學和長安大學、雍州大學、城大學、成都大學以及正在建設的昭武大學都屬於國學。按照“異世”地說法,這些學校都屬於國家重點大學。這些國學可以說是天下萬千讀書人的聖殿。所以連學部都只有管轄權和監督權。根本沒有日常管理權,什麼學術研究更加沒有資格去管。完全由各國學自行處理。各國學校長都是由平章國事直接任命聘請,待遇等同參知政事,而各國學教授和州學教授不一樣,全是先有校長提名,國學教授組成的學務合議會合議審定,然後再由學部備案,最後由校長出面代表國學聘請教授。順便提一句就是由各翰林院學士組成的翰林院則是各國學、州學和他們的教授在學術等糾紛中的最高裁決機構,也是連尚書省都無權過問,除非是打官司打到大理寺去。
第一任洛陽大學校長是許謙,他原是拓跋什翼鍵的謀士,擅長天文地理,當時他就任洛陽大學時還是百廢待興,所以他在職數年更像是為洛陽大學專門搞基建。後來他轉任州刺史,洛陽大學校長的位置便由羅友接任。羅友和隆算得上新學派的領軍人物,他利用自己地名望,從長安大學,雍州大學,梁州大學和成都大學挖來數十名教授,也為洛陽大學立下了學術氛圍,成了新學派的另一箇中心。永和二年轉任成都大學校長後洛陽大學校長便由袁方平接任至今。
袁方平是曾華故友袁喬袁彥叔之子,原本是冀州刺史,興寧三年受陽平郡東陽武案牽連,連坐免職,於是便轉到雍州大學,專心治學。他本有大才,苦心研學幾年後便成為大家,尤其在治史和詩賦方面在國學中也算是屈指一數。
他出任洛陽大學校長後,便是洛陽大學異軍突起地時期。袁方平在學術思想上屬於中立派,不新也不保守,堅持曾華跟他提及地“百花齊放,求同存邑”。在他任期,不但新學派更加興旺,而且還請來了孫綽,許詢等江左玄學名士。大談“寓目理自陳”地山水文學。這些江左名士發現自己地玄學在治國治天下方面不及新學,所以乾脆不知專注於自己的長處,大行詩詞歌賦,治史考據。不過治史考據是雍州大學的長處,連長安大學都要避其鋒芒,於是洛陽大學便開始大揚詩詞歌賦。
袁方平做出最讓天下人震驚的事情就是極力促成了聘請不到三十歲的江左畫家顧愷之為洛陽大學學士,成為國學教授。而隨著顧愷之就職洛陽大學,各地有名的畫師便紛紛湧向洛陽,一時南派北派,東派西派各流派的畫師紛紛在洛陽大學和司州大學就職。互相交流切磋,提高畫技,一時成為天下畫師中心。
接著袁方平又向曾華討來了原龜茲、疏勒等西域諸國的數百名宮廷樂師,擇優聘為樂科博士、學士,也成為洛陽大學人文學院的教授,又轟動一時。沒有兩年,洛陽大學便成為天下詩詞歌賦,樂聲歌舞地“文藝中心”,後來居然有眾多名士大嘆“天下風流半在洛陽”,比起長安西城別有一番境界。
得知曾華將遊歷洛陽大學。袁方平不由大喜,在大學中的適園設下野宴,彙集了洛陽大學的眾多教授名士。準備與曾華一行舉行一場詩詞會。
曾華從行在別府出發,需要穿過觀德大道,在走過洛河上的修文三聯橋,走到城北之後才到洛陽大學。
按照洛陽的“新的城市規劃”,洛陽以洛水為界,分成南城北城,北城為洛陽大學、司州大學、洛陽陸軍士官學院、洛陽工學院、洛陽神學院和河南郡學。名副其實的校園區,也包括數萬教師教授和學生的生活區,總計是十二園區。而南區則是官署、民居、商鋪、集市以及江右著名的酒肆樂坊,分成二十四坊,六條大道。
走在觀德大道上,曾華等人發現洛陽與長安相比,不到在繁華上遠遜一籌。更在氣勢上遠遠落後。這也難怪,長安是北府的都府,自然可以有一副雄視天下地氣魄。但是又有誰敢在洛陽修出這種氣魄來。
曾華和瓦勒良對街邊的建築指指點點,因為這位是位建築高手。在觀賞中。曾華和瓦勒良不約而同地發現洛陽的建築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複雜形式地殿閣樓臺。而瓦勒良更指出了其建築特徵“屋頂的坡度增大,出簷不如長安建築深遠。有些建築如官署別府的門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修文橋分別跨在洛水南北兩岸和河中的小洲,分為三段拱橋,所以被稱為三聯橋,因為在北岸直接連著洛陽大學,所以被取名為修文橋。這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