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棍練刺殺。赤手空拳的他們甚至沒有統一的軍服,還都穿著參軍時自家的破衣裳。
做套衣服很簡單,可是做五千套一模一樣的衣服可就麻煩了,而在半個月內做五千套一模一樣的衣服在這漢末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慮城裡一共只有十名裁縫,三十名學徒,別說半個月,就是一年內做出這麼多軍裝也是很難,更何況,這軍裝的樣子怪模怪樣的,裁縫做起來很是彆扭。
是的,怪軍裝,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也不同與周遭任何一個勢力。衣服所選衣料都是最厚實的粗布,十分耐磨,統一染成了黑色。一套標準的制服分為上下兩件,上身倒還可以接受,是一個縮短版的儒生短袍,剛剛漫過腰際,兩側肩頭上各縫著個帶盤扣的短帶子,裁縫們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下身卻是條怪模怪樣的褲子,沒有人們習慣的前後衣襟,只有一個連著褲襠的兩條褲筒,而在這褲子的腰際,還豎著縫了好幾根短帶子。與之配套的是一根結實的腰帶,還有一頂用來遮擋風雨地斗笠。
這就是曹鑠參照後世軍裝樣式設計出來的新軍裝了,別看剛穿起來時還顯得有些個怪異。可是真等到穿到身上的時候,練習武術招式時非常很舒服,整個人都解放了許多。
不但如此,這軍裝上面的小設計也十分精巧,尤其是那個肩頭上的短粗帶子,更是曹鑠盜版來的得意之作。那帶子是可以開啟地。可以將盤扣解開,繫上一根根紅色布條。曹鑠規定:一根紅色細布條表明是伍長,兩根紅色細布條是什長,三根紅色細布條是都伯;一條紅色粗布帶是屯將,一條紅色粗布帶外加一根紅色細布條是曲長,一條紅色粗布帶外加兩根紅色細布條是牙將;一根黃色粗布帶是校檢校尉,另外再加一根紅色細布條是校尉,若另外再加兩根紅色細布條是將軍(有稱號的正規軍將軍,指揮五萬人)。
這樣一來。士兵們從各自的肩章上就很容易分出上下尊卑,如果是在混亂的戰場上,他們能很快根據肩章上的軍銜標誌行成一個新的團隊。迅速恢復戰鬥力。看過設計後南華囚仙又補充了一點,這新軍裝和周遭勢力所採用的軍裝截然不同,士兵們穿上它後,心中會出現一種格外的向心力;再者,就是想當逃兵也能被立即分辨出來,在這個因為糧食短缺動不動不要俘虜的漢末,士兵們除了抱成團老老實實打仗,別無他法。這些個表揚誇得曹鑠都有些不好意思,他哪裡想得到這麼多。只是覺得現在這些個著裝沒有後世那些賞眼罷了,所以剽竊了些創意,對軍裝做了些改動。
不過軍裝雖好,可是得等著,因為一時半時那些個裁縫根本就做不出來。曹鑠聽著裁縫師傅地抱怨,腦海中突然顯出一副圖形,就是後世代流水化作業圖。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李楓說了一下,立即得到了李楓的熱烈響應。兩人一參謀,就把衣服分成了裁、剪、縫三個環節。首先由經驗老道地裁縫師傅在衣料上大體畫出衣服的輪廓。再由學徒們按照那輪廓在布料上進行剪料,然後再由從林慮城僱傭的心靈手巧的大嬸們進行縫合,衣服便做好了。再加上另外單獨縫製的衣帶、布條,最後一套新軍裝就新鮮出爐來。
這樣一來軍裝的縫製速度大大加快,而看到這個分工後,一邊待著看熱鬧的蒲元和馬鈞腦中頓時靈光一閃:這個流水化作業分明最適合的地方就是武器鍛造,現在軍中兵器坊中製作軍械還是一人負責到底,速度很慢,軍隊遲遲得不到換裝。只能拿著木棍訓練。大大影響了訓練的效率。如果軍械製作也採用流水分工,就拿製造弩機來說吧。負責弩臂地專門做弩臂,負責扳機的專門做扳機,負責做望山的專門做望山,這樣一一分工,細化步驟,製作效率大為提升,出品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當然除了少部分人在馬鈞的指導下製作改良的弩機外,大多數工匠都在蒲元旦指導下,專心致志地鑄造槍頭。畢竟長槍是用鐵量最少的武器,也是最便宜的武器,還是價效比較高的武器。這五千人曹鑠準備先用長槍武裝起來,然後再根據後來的條件,建立特色部曲。當然,這個部曲並不像別地地方割據勢力一樣屬於將軍自己所有,而是軍中的正常編制,將軍的親衛全部由經過整訓的黑衣衛士兵組成。
黑衣衛中的這些個士兵都是百戰之餘的精兵,他們的課程主要是由曹鑠教導識字,由南華囚仙教導兵法,由華雄、魏延教習武術刀法。識字?在這個絕大多數都是文盲的年代裡也太YY了吧!可是曹鑠覺得十分必要,想想後世的十萬青年十萬血,他就覺得一隻有思想地隊伍戰鬥力是最強大。可是這思想必須掌握在他自己地手中才行,所以在這集體培訓之前,他先給幾個老兵試著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