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知道自己被調到了鳳翔府,鳳翔府雖說比鳳州要好一些,可是和京兆府相比,卻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王彥超鬱悶之餘,這才恍然大悟侯大勇定是早就知道調動的情況,這才來了一個大搬家。
王彥超在同心城再也呆不住了,雖說陛下只准帶走牙兵,可是在節鎮中,牙兵數量並不固定,京兆府牙兵說是五千也可以,說有一萬人也有依據,所以,王彥超要儘快趕回京兆府,多帶一些牙兵多帶一些錢財走,這樣,到了鳳翔府以後日子也就相應好過些。王彥超在心裡對侯大勇不提前打個招呼有些不滿,推脫了侯大勇的熱情挽留,帶著永興軍匆匆忙忙趕回京兆府。
李暉帶著四千頒州軍,原本負責西北聯軍的糧道,接到聖旨後。把此項重任交給了黑雕軍的李漫,也帶著頒州軍匆匆趕回頒州。
因為固原、同心被周軍佔領,慶州邊境重鎮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在這次西北各節鎮的調整中交給了黑雕軍的李漫,也帶著頒州軍匆匆趕回頒州。
因為固原、同心被周軍佔領,慶州邊境重鎮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在這次西北各節鎮地調整中。就沒有慶州什麼事情,吳松櫪為了靠上侯大勇這棵大樹,就率著三千步軍忠心耿耿地留在清水河畔,當頒州軍離開後,慶州軍就被調整來保衛糧道。
此時的同心城侯大勇的人馬有一萬三千人:黑雕軍四千人。駐紮在白狼營的鳳州軍四千人,另外還有由慶州騎兵組成地獨立軍二千人、吳松瀝部慶州步軍三千人。
在聖旨中集榮要求侯大勇在靈州保持一支二萬人左右的精銳力量西拒党項、回鶻諸胡族,東面牽制党項拓跋人,北面頂住遼人,切實穩定住西北方向。以便讓朝廷集中力量平定南方。
有了聖旨,侯大勇開始了理直氣壯的擴軍,新黑雕軍組建方案很快就制定完畢:新黑雕軍合計二萬人,由黑雕軍四千人、駐白狼營的鳳州軍、獨立軍二千人和靈州軍八千人組成。
在顯德四年二月份,所有節度使全部各就各位。侯大勇也正式搬進了靈州城。行使起塑方節度使的職權。
在這一段時間裡,侯大勇命令飛鷹堂孟殊加大對吏部侍郎司馬翎的公關力度,隨著大筆大筆的錢財流入司馬翎地府中,一張張調令就發向西北,王江、陳仁義、霍知行、山宗元、梁守恆等鄭州老班底陸續調到靈州。
從晚唐起,節度使權力急劇擴大,表現之一就是用人權力的擴大。節度使直屬軍隊的軍職和使府內的文職,大多數是自行任命的。規定的文職有行軍司馬、副使、判官、支使、掌書記等,其中任要職者也可以代行節度使職權。次一等的可以委派代理州縣職務。這些名為幕職地差遣官,無官階,故此種人必須帶有郎官、御史等頭銜。幕職不限出身,文士不論是否中進士,都可以應聘。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推薦到中央任職。事實上唐代中期以後的文士,很多都以幕僚作進身之階。
柴榮稱帝后,不斷地限制和削弱節度使的權力,在顯德一年底,柴榮把用人權收歸中央,先是州縣官必須由中央任命後來節度使下屬軍隊的軍職和使府內的文職,如觀察判官、行軍司馬等職務均要由中央任命,這就大大限制了節度使地用人權。
侯大勇深受柴榮收權之害,原本由自己任命地職務,現在非要由自己花錢才能擺平,這就讓侯大勇實在有些不爽:為何我來當節度使,節度使的權力就變得如此之小。不過從內心深處侯大勇對柴榮的做法是持肯定態度的,若中央沒有權威,節度使權力受不到限制,那麼對於帝國來說,分裂就難以避免。
侯大勇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建設新靈州新同心的熱潮中,秋菊、小璐、春蘭離開了鳳州,卻沒有北上靈州,而是回大梁,但是秋菊、春蘭在鳳州當慣了主人,想起到了大梁之後,她們就要面對高人一等的符英,心中就別有一番滋味,當秋菊和春蘭兩人千里迢迢到達鄭州後,兩人商量著就在鄭州侯府住了下來。
這些家務事情,侯大勇是隔了許久才知道,就在秋菊一行在鄭州住下的時候,新黑雕軍完成了重新編組。此次編組有了三三制地教訓,侯大勇是按照牙兵的通用編制來重組黑雕軍,用牙兵來編制有個好處,牙兵按從唐時以來的慣例,都是和主將捆綁在一起這就不用擔心州剛剛訓好的人馬,被一個命令就調走。
新黑雕軍的編制為:節度使—軍—營—都—伍編制。節度使為主帥,軍設都指揮使,營設指揮使,都設軍使、副兵馬使(騎兵);都頭、副都頭(步兵)。
新黑雕軍每伍是五十人,每都是一百人,每營是五百人,每軍是二千人或三千人。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