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了口氣。他還真怕王晨一意孤行,不聽任何人的勸,執意堅持自己的決定。
能聽邊上人善意的相勸,這是一個成大事者最基本的素養,虞允文覺得王晨在這方面做的挺好。
“曉初兄,你不怪我在朝事上發一些個人見解,還真的讓我有些意外!”虞允文到底年輕,最終還是忍不住將他心裡所想說了出來。
王晨看著虞允文,略帶點無奈地說道:“彬甫老弟,其實我只是一介武人,對如今的朝事可是知道甚少,但卻身居高位,許多事只是憑著一時頭腦發熱而做出決定,許多事想不長遠,所以想聽到更多人的意見。你我一見如故,你天智又大異於常人,在這些事上經常有不錯的見解,所以許多事我都想與你說說,問詢你的意見。今日回來,也是想和你討論一下這件事,因為終是感覺有點不妥當。”
王晨所說是大實話,在一力要求小皇帝下旨處斬孫傅和吳敏後,他心裡總是覺得有些異樣,與虞允文一說後,也大概明白了癥結所在。孫傅與吳敏賣國求榮的行為雖然說被人不恥,將他們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但相信他們也肯定是受到金人的脅迫,做出決定是身不由己的。
他們也吃了許多苦,聽聞有北歸的機會後,許多事都不去考慮更多了,只希望能儘快離開北地回來,再又有趙佶和趙桓的手詔,他們終於做出了糊塗的選擇。可能許多原本沒有叛國投降打下的人,在經歷了這些事後,意志同樣會不堅定,求生的本能讓他們做出變節的決定。
要知道孫傅在被金人掠去時候,是挺有氣節的,讓他們這些被俘的大臣迅速做出立場的改變的,肯定主要是因為金人的脅迫之故。依然留在北地的那些大臣,許多人也依然受到那樣的待遇,如果說孫傅和吳敏被殺的事傳到北邊去了,金人又加工一下,那一些意志不堅定,原本就有些動搖的大臣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投入金人的懷抱,不再寄希望南歸。因為即使有機會南歸,他們遭遇到的處境很可能不如呆在金國。從這一點上看,也不能對好不容易南歸的大臣趕盡殺絕,不然會寒了太多人的心。
聽王晨如此說,虞允文也有些得意。
看來自己的見解還真的挺不錯,得到了王晨的認可,王晨也沒把他當外人看待,以後有機會,要與王晨討論更多這方面的事,以自己的見解換取王晨及其他大臣的刮目相看。
但虞允文的如意算盤還沒開始打,就被一件意外的事打亂了。也就在他與王晨再討論朝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時候,有人給他送來了一封急信。
開啟信一看,虞允文臉色一下子難看了。
“彬甫老弟,怎麼了?”王晨當然一下子看出來虞允文神情的變化,趕緊問詢。
虞允文想讓自己神態恢復正常,但到底年輕,不可能遇事不驚,最終略帶尷尬和擔心說道:“曉初兄,這是家父的來信,他說在來開封的途中,病倒在了途中,病情還挺重,恐怕一時半會不能繼續再行進了。曉初兄,我準備去往父親暫歇的康州,照料一下他老人家。”
“那是應該的,你馬上就動身去,你的職事,我會幫你保留著的,待你再回開封時候,補上就是!”王晨自然馬上答應。
他可從來不認同後世時候那幾乎“變*態”的某一種價值觀念,那就是有許多人,以工作煩惱及許多原因,父母家人生病甚至喪亡都不回去探望或者奔喪,美其名曰舍“小家為大家”,各種媒體還廣為宣傳。這種扭曲的所謂“社會榮辱觀”讓傳承了數千年的“百善孝為先”的優秀觀念完全被踐踏。但王晨完全不認同這種所謂的“大局觀念”,他的觀點是,這個世界離是誰都照樣轉,你離開了某個位置,馬上就會有人頂上,但特定的時候,你對於你的家人來說,就是全部,他們有難的時候,你必須歸去,就像現在的虞允文一樣。父母生病,說不定有生命危險,怎麼可以不去照應的呢?
即使現在他覺得虞允文在他身邊非常有作用,能幫他的大忙,甚至在接下來的與金人作戰中這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會想出一些非常有效的禦敵之招,但他不能奪了人家的孝心,如果這個時候虞允文不馬上決定去照料並迎接自己的父親,那這種行為肯定會受這個時代所有人的鄙視的。
“多謝曉初兄的體諒!”虞允文馬上站了起來,準備去收拾行李出發了,不過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轉身對王晨作禮說道:“曉初兄,我有一些事拜託於你,希望能你幫忙!”
“彬甫老弟有什麼要我幫忙的,請儘管說就是了,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幫你!”
“我妹妹若然這些天身體有些不舒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