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管理大宋的軍務。

趙鼎任尚書左丞、胡寅任尚書右丞、呂頤浩任門下侍郎、朱勝非任中書侍郎。

宋朝的中樞機構,真正握有高最行政權就是“宰執”,即宰相與執政的統稱。一般情況下“宰執”包括宰相與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四位副宰相及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李綱與宗澤分別以尚書左僕射兼中門下侍郎和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之職任左右宰相,趙鼎、胡寅、呂頤浩、朱勝非幾位副宰相及張所、王晨兩位樞密院的正副長官一道組成了新的大宋“宰執”班子。

這是當日李綱、宗澤、王晨三人商量後的大概結果。

如今的小皇帝未親政,朝中人事的安排也不是由他親自做出決定,差不多就是由朝中幾位主要的權臣提出意見,報給趙諶,再由趙諶最終定奪。這次的人事變動是李綱、宗澤、王晨三人商量後相互推薦、相互妥協的結果,報告給趙諶後,趙諶也沒置疑什麼,馬上同意了。

當然,如果這其中沒有王晨的意見。趙諶是不會同意。

趙諶同意了,也馬上將新的人事任免詔告天下。

張所是王晨一力推薦的,他覺得這個有非常有能力,而且是一力抗金的官員,性子非常耿直。有資格,有能力出任樞密院的主官。趙鼎、胡寅是三人都認可的人物,他們職務的變動也是情理之中,何況這兩人能力也挺不錯,而且他們沒有與金人和談的念頭。呂頤浩是宗澤推舉的,朱勝非是李綱認可的。也可以說。如今大宋的朝堂班子,是由李綱、宗澤、王晨三人安排的。

三人都是一力抗金的人物,他們挑選的其他官員也是如此,主要官員裡面沒有一個人是贊成和談的。那些主張和談的官員如黃潛善、汪伯顏被徹底趕出了朝堂,整個大宋的政治面貌再次改觀。雖然許多官員對朝堂上近乎地震般的變動頗有微詞,也非常難以接觸。但雷霆之勢已經形成。沒有敢在這個時候再站出來,對這些表示異議。汪伯彥、黃潛善、馮懈這幾位宰執大臣都被解職,誰敢站出來就是嫌入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戴的時間太長了。

許多大臣也看的出來,現在朝堂上最有勢力和威望的人就是李綱、宗澤和王晨,現在他們三人幾乎抱成了團,誰也不要想在短時間內奈何他們。

與王晨在朝堂上針鋒相對的這些人都被貶嫡,他們可都是比王晨職位高的人。朝中的大臣也都知道王晨現在在朝中的份量。短時間內沒有人再敢站出來指責或者彈劾王晨。

依小皇帝的意思是,要將汪伯彥、黃潛善、馮懈等幾位一再指責得勝歸來的大臣所有官職都免了,真的讓他們回去種田,但最終在李綱和宗澤的相勸下,沒有將他們所有職務都罷免,只是將他們外貶。汪伯彥貶任知崖州,黃潛善知瓊州,馮懈到廣州去任職了,全被放的遠遠的。朝中官員的變動非常震動人心,不只朝中那些或多或少有牽連的大臣提心吊膽。與朝中大臣關係密切的那些外放的官員及軍中將領也對此非常關注。許多人知道這訊息後是歡喜異常,但不少人卻是很沮喪。

在大名府的趙構聽到這情況,很是憤憤不平,因為他覺得朝中已經沒有他的親信人物了。

趙構心裡雖然惱怒,但也鞭長莫及。無計可施,但也在拼命想對策。

趙構的痛苦卻是沒幾人知道的,他在想什麼對策王晨也沒辦法洞悉。

對於王晨來說,朝中事務朝著對他非常有利的方向發展,他還是挺高興的。

不過在朝廷下發了官同人事變動的詔令後,虞允文卻給王晨潑冷水。

“曉初,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李相公一意辭去平章軍國事之要職,而同意讓你出任籤書樞密院事?”

面對虞允文的問詢,王晨愣了一下後不知道如何回答。此前他沒有覺得什麼不對,但虞允文這麼特意一說,他覺得有點不對勁。

“可能是李相公希望我兼這兩職後,可以更好地推進軍制方面的改革,儘早建立一支戰力出眾的大宋軍隊出來,只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的吧?”

虞允文認可了王晨的說法,但他想的更加長遠。“曉初,我一點都不懷疑李相公是有此意思,但我覺得他自己辭去平章軍國事,而讓你兼任軍政職務,還有另外的目的。”

“什麼目的?”

“他在任平章軍國事的時候,因為權力太大受到了不少大臣的置疑,這次自請辭去此職也在情理之中,他現在任左相,權力上其他也沒多少變化,朝中大事依然主要是由他說了算。但是你就不一樣了,你在未任此職前,就因為此前的表現太過於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