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人同意做出其他更多的讓步,歸還被擄的一些大宋財富,這自然也算功勞。李綱覺得,這次和談能成功,實是大宋之幸。
對於他這個主持朝事的宰相來說,促成這次和談,太有必要了。
歷史將記住他的功績,他為大宋爭取了太多的榮耀,想到這些的時候,李綱有些飄飄然。
下意識地,李綱將這份協議與靖康之難發生時候,大宋朝廷被迫簽訂的那些城下之盟比較起來,與那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協議比起來,他主導簽署的這份和談紀要可以說替大宋挽回了太多的榮耀,爭取到了許多實際的利益,李綱覺得,這份協議,應該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天下人會為之歡呼的。
但讓他鬱悶的是,宗澤對與金人和談這件事並不熱心,在和談開始前,曾有過反對意見,表示現在我大宋軍隊兵威正盛,可以透過軍事行動爭取到更多利益的時候。是不應該與金人和談。只有在我大宋軍隊遇到了困難,繼續進行軍事行動有點得不償失的時候,才可考慮與金人和談。
宗澤還建議,在決定是否與金人和談之前。應該先問詢一下前方的軍事指揮官王晨。再做決定。
但李綱認為沒此必要,只要在朝中的宰執們決定。小皇帝趙諶同意就可以。
王晨不在身邊,李綱一番利害的曉陳,趙諶如何會反對,吭吭哧哧地答應了。在政事堂宰執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宗澤也沒站出來堅決反對。最終與金人使團的和談就在皇宮內開始。這次與金人和談,在開始時候是嚴格保密的,只有朝中這些宰執大臣們知曉。
不過在這次和談的時候,李綱表現的挺強硬,提出了不少的要求,燕雲十六州和無上皇及其他被俘的那些宗室子弟,還有被擄的財富都要歸還。這是他一再堅持的。最終金人同意了李綱所提大部要求。這讓李綱很滿意,在達成協議後,他也馬上將此事以詔文的形式,公告天下。
在協議達成後。政事堂擬發詔令,以皇帝的名義,下令王晨所領的北伐大軍停止與金人之間的爭鬥,準備接收燕雲十六州,並迎回無上皇及其他被俘的宗室子弟。
李綱原本還準備,王晨將這些事處理好後,將其召回開封,不讓他繼續領軍。
現在的王晨,以天下兵馬副元帥的身份,統領近百萬人馬,可以說,大宋禁軍中絕大部分人馬,都在王晨掌握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事,很容易做到。這已經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擔憂,連李綱本人也有這方面的憂慮。停戰罷兵,將這些人馬分解到各個將領手中,讓各將領手中的力量迅速削弱,並且相互制約,這是李綱現在所考慮的事。前方戰場會如何發展,這已經不是李綱最想去關注的事,他想象中,兵事再進行,能取得的成果也就是這些了。
不只是李綱,連宗澤也是這樣認為,依現在大宋的國力,想將金人徹底擊敗,甚至將他們滅國,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朝中任何一位大臣,都沒想到依靠軍事行動爭取得到更多,現在和談能獲得這些夢寐以求的東西,哪個人不欣喜若狂?
但在命令送到王晨手裡後,王晨並沒依朝廷的詔令行事,而是馬上上表抗爭,表示現在軍事行動正順利的時候,不應該與金人和談。金人現在千方百計地想與我大宋和談,是他們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才被迫做出的決定,是苟延殘存之計,要是現在不再趁機狠狠打他們一下,就會失去機會。我大宋即使要和金人和談,也要在戰局更有利於我大宋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那樣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收到王晨的上表,李綱非常吃驚,他隱隱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了。
王晨敢公然抗命,這一點李綱原本是沒想到的,只是在宗澤提出,此事應該與前線的王晨商量一下,問詢其意後再決定是否和談時候,才有所考慮。但王晨如此直接地抗命,並上表抗爭,這一點,他沒想到的同時,也挺惱怒…他在朝中的權威受到了侵犯。
或許王晨是不滿他在朝中的地位,才公然挑戰他的權威的。
不過此事也沒法過多計較,李綱在與政事堂的宰執們討論這件事後,在意見統一的前提下,馬上回復王晨,要王晨按朝廷令行事,在與金人已經達成和談的情況下,不能再戰,不然就是失信於天下。
但在將新的詔令急送王晨軍中後,李綱依然憂心忡忡,他已經清楚,在王晨上表抗爭的這段時間,前方的軍事行動肯定會繼續進行,甚至會更加激烈,富有冒險精神與逆反心理的王晨,既然已經上表抗爭了,那肯定會按著自己的心思去做,繼續發動攻擊。
李綱擔心此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