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也算有一個冷暖知心的人。兒在外宅,習文學武,定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決不讓母親在王府屈居人下。”
兒子都如此說,關氏也就想開了,一心一意養育王漪寧,更比親生還要疼愛,讓王建對她大為滿意。初時王建還戒備王宗範這小子會不會有近水樓臺的想法,但後來見他嚴格自律,偶而進去探視母親也絕不逾雷池半分,反而是小漪寧因為受到別房子女的歧視,轉而親近這個兄長。王建一想到漪寧孤獨的身影,可憐巴巴的小臉,心下也就軟了,便放開禁閉,讓王宗範可以隨時探望母親,其實是為了讓女兒有個玩伴。王宗範喜出望外,但他心下謹慎,對漪寧仍然只有疼愛,絕無半分逾禮的舉動。
王建老謀深算,暗中派人監視,見王宗範頗有兄長的風範,而且始終如一,慢慢地也就放心了。所以,他對王宗範疼愛信任,才一稱帝,不顧王宗範年僅冠弱便即封王。想王建假子眾多,封王的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人,連王宗佶那樣功高的人也只封了個晉國公,這其中的緣由頗多,固然因為王宗範人品端方,其實也是王建對關氏的酬謝。
因朝廷不肯寬赦,今年年初王建在成都稱帝,國號“蜀”。王漪寧則被封為“普慈公主”,想到這個女兒逐漸長大,如同花蕾一樣含苞欲放,嬌豔欲滴,王建這個做父親的,自然就想為她選擇一個佳婿,了卻自己的牽掛。正在王建冷眼觀察蜀國的世家子弟時,意外發生了:有人上門提親。
來者並非普通人,竟然是東平王朱溫!
去年,朱溫原本打算直取關中,卻不料頓兵潼關而不能破,反被王師範忽然起兵亂了陣腳,撤兵之時被李曜突襲不說,還遭其中原遊戰數月,元氣已然大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朱溫兵力雖然損失不小,中原畢竟仍在掌握之中,王建自然不敢小覷了他。再者王建知道,朱溫已經被徹底擊敗,不能再作為蜀國對李曜的緩衝地帶,因此更加希望朱溫能對關中持續保持壓力。而朱溫也深恐王建抵擋不住李曜,一旦讓李曜拿下兩川,便是重複了當年秦滅六國之態勢,那時他這中原富庶之地便是首當其衝,正面李曜刀鋒。
這一日,朱溫得知王建怒而稱帝,不禁驚喜交加。驚的是王建膽大包天,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僭位稱帝,勢必遭到李曜實際掌控的朝廷中央嚴厲打擊;喜的是稱帝這種事一旦有人開了頭,跟風稱帝可比出頭鳥安全多了,特別是萬一朝廷打擊不力,蜀國成為客觀事實存在,那麼自己將來也可尋得時機,如法炮製。
這麼一想,事情就容易弄明白了,眼下關鍵中的關鍵,就是王建不能速亡!能支援他的地方一定要支援些。不過,麻煩也是有的,在沒跟唐廷徹底決裂撕破臉之前,這種支援不能太肆意,得有點策略才行。
思前想後,朱溫決定用聯姻解決這個問題。要聯姻,要通婚,要盡力保全王建在兩川的實際獨立狀態。主意一定,就是選擇的問題了。自己的女兒們不是早已婚嫁,就是年歲尙小,倒是次子朱友珪正當婚齡。不過似乎聽說王建兒子挺多,女兒卻少,卻不知他有沒有女兒正當出閣的年紀?他一時不得主意,便找來了心腹謀士敬翔商量。
敬翔卻是個明白人,只說了一句話:“大王多慮了,只要大王有此意思,王建那裡豈能沒有合適的女兒?”
敬翔這話說得倒是直白,眼下聯姻,乃是朱溫扶了王建一把,王建的女兒哪怕還在孃親懷裡抱著吃奶,那也得先嫁過來再說。
這個道理說穿了簡單得很:李曜主持朝政以來,中樞力量日漸興復,頗有立關中而定天下之勢,倘若朱溫、王建等人都是朝廷忠臣,那自然萬事大吉,可顯然他們都不是,那就必須如當年戰國時代一般,合縱以抗強秦。朱溫這數年間在李曜手裡吃虧多了,又見他已經穩守關中,心裡早已把他高看了又高看,竟以“強秦”視之。
於是,朱溫下定了主意,與蜀國結為姻親。他自言自語道:“我家已是沒有適齡的閨女了,倒是友珪該娶個媳婦兒,不知王建的女兒如何,到底有沒有真正合適的?”
敬翔笑道:“聽說蜀主有個女兒,近來被封為‘普慈公主’,花容月貌,也正當婚嫁之齡。蜀主王建對她可是心疼得很吶,一直想給她找個絕好的郎君。”
朱溫大喜道:“此言當真?雖然這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倘若王建的女兒太差,只恐我兒為難。既然王家有此好女,不如就由興緒'李振'去蜀國提親,把面子給王建匹夫撐足了。”朱溫這樣說,是有道理的。李振雖是破落貴族出身,但在他朱溫麾下卻是眾人皆知的二號謀主,常年奔走四方,頗有縱橫家